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典范,“千萬工程”不僅為浙江鄉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為全國鄉村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推動“千萬工程”經驗走深走實,關鍵在于構建長效機制,從生態環境、文化傳承、科技創新三個方面持續發力,帶領千萬鄉村找到發展的最優解。
從“整治”到“提質”,繪就鄉村宜居新畫卷。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堅實基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推動鄉村生態環境從“整治”向“提質”升級。堅定不移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筑牢生態屏障、維護生態安全,持續實施廁所革命、美麗庭院建設、綠色產業引進等惠民工程,讓鄉村更加干凈整潔,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注重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的結合,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同時,加強鄉村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完善生態補償機制,鼓勵農民參與生態保護。通過生態與經濟的良性循環,讓鄉村既保留優美的田園風光,又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從“守護”到“煥新”,激發鄉村文化新活力。文化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靈魂。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守護鄉村文化的根脈,通過修復古村落、傳承非遺技藝、記錄民俗傳統等方式,系統性地保護鄉村文化遺產,為鄉村發展奠定文化基礎。借助數字化技術、文創產品等,賦予鄉村文化新的表達方式,讓文化文明浸潤現代鄉村生活,培育和增強農民的文化自信,讓鄉村文化在保護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推動文化與旅游、現代農業等的深度融合,打造特色農文旅品牌,開發農事體驗項目和服務,讓鄉村文化在“三農”中發揮出更大價值,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精神動力。
從“賦能”到“融合”,點燃鄉村發展新引擎。科技創新是鄉村全面振興的第一動力。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動科技賦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網絡覆蓋,提升鄉村治理和公共服務智能化水平。推廣智慧農業技術和裝備,如無人機施肥、智能溫室等,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消耗,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加強農業科技人才引進和培養,推動農業科技創新與農業生產緊密結合。此外,電商平臺、直播帶貨等新模式有助于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和多元化發展。
從“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到“千村精品、萬村美麗”再到“千村未來、萬村共富”,“千萬工程”緊盯民之所盼,落實落細惠民生、暖民心舉措,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不斷提升農民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為新時代全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匯聚起強大力量。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姜家山鄉人民政府 吳子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