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才是推動創新、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一座城市若能吸引并留住他們,就如同掌握了開啟未來發展大門的鑰匙。當下,地區要構建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青年人才集聚體系,關鍵在于做好引才、育才、留才“三篇文章”,形成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發展生態。
做好“引才”文章,廣開渠道匯聚青年才俊。人才引進不能守株待兔,要主動出擊、精準對接。一方面,要瞄準高校資源,組織企業、科研機構深入高校開展宣講會、招聘會,與高校建立長期合作機制,根據產業需求設置“訂單式”人才培養計劃,提前鎖定優質青年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打破地域限制,借助專業招聘網站、人才論壇等線上渠道,發布更具競爭力的引才政策和崗位信息,展示城市發展前景與活力,吸引全球青年才俊關注。同時,鼓勵以才引才,對成功引進人才的青年給予獎勵,發揮人才“朋友圈”的輻射效應,形成“引進一個、帶來一批”的良好局面。
做好“育才”文章,搭建平臺助力青年成長。引進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為其提供成長與發展的平臺。企業應發揮主體作用,根據其專業和特長,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通過內部培訓、項目歷練、導師帶徒等多元方式提升青年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養。政府則要加大對職業技能培訓和繼續教育的支持力度,搭建技能實訓平臺,推動產才融合,建設一批高質量的人才培訓基地,為青年人才提供更多學習提升的機會。此外,設立青年人才專項科研基金,支持青年人才開展前沿領域研究,給予他們充分的科研自主權和容錯空間,讓青年人才在創新創造的道路上輕裝上陣。
做好“留才”文章,著眼長效構建良好生態。要想讓青年人才扎根,必須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和生活環境。在發展環境上,完善人才評價和激勵機制,打破論資排輩,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為青年人才提供公平的晉升機會和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看到奮斗的希望。在生活環境上,解決好住房、子女教育、醫療等“關鍵小事”,提供公租房、人才公寓等保障性住房,減輕青年人才住房壓力;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保障人才子女入學;提升醫療服務水平,為人才健康保駕護航。同時,打造充滿活力的城市文化,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體育賽事,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歸屬感,讓青年人才從“過客”變為“歸人”。(中共萬安縣委組織部 張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