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必須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提高經濟運行效率。”今年2月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調整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新增廊坊商貿服務型、常州生產服務型等26個國家物流樞紐。新增的26個國家物流樞紐均位于“四橫五縱、兩沿十廊”物流大通道、“十縱十橫”綜合運輸大通道等重要通道,其中近60%位于中西部地區,將有效增強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的支撐保障能力;與區域產業發展、消費密切相關的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樞紐比重超過40%,將有效支持相關城市探索“產業集群+物流樞紐”協同發展模式,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
國家物流樞紐是構建現代物流運行體系的核心引擎。國家物流樞紐是現代物流體系的骨干節點,承擔著貨物集散、存儲、中轉等重要功能。2024年上半年,國家物流樞紐平均貨物吞吐量較2023年同期增長5%。分地區看,中部地區樞紐貨物吞吐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長10.5%。分類型看,陸上邊境口岸型樞紐貨物吞吐量增速最快,同比增長29.3%。從投資來看,東北地區樞紐投資額增速最快,同比增長44.2%。此次《方案》優化調整新增26個樞紐城市,重點覆蓋中西部地區和關鍵節點,進一步完善了“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將進一步提升我國物流運行效率與服務質量。以被定位為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的阿拉山口鐵路口岸為例,它是連接中國與中亞、歐洲的關鍵節點,是第二座亞歐大陸橋的重要樞紐,在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肩負著重大使命。截至2月8日,2025年阿拉山口鐵路口岸成績驚艷眾人:出入境列車突破2000列,達2204列,同比增長11.2%;完成過貨量196.1萬噸,同比增長10.8%。為進一步提升物流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切實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阿拉山口鐵路口岸積極創新工作模式,多管齊下,推動跨境物流供應鏈的高效協同與穩定運行,在國際物流合作中探索出一條資源優化配置的新路徑,特別是以數字化、智能化手段為依托,優化列車查驗流程,全力壓縮列車停留時間,真正做到“即到即查、即辦即走”,實現出入境列車通關“零等待”,實現對物流的降本提質增效,為構建現代化、高效化的國際物流體系樹立典范。
多式聯運是實現物流提質降本增效的重要抓手。從政策方面考量,多式聯運的發展顯得尤為重要,不僅能夠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優化物流運輸結構,更是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優勢互補、深度融合,為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供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從綠色環保維度來看,以“公轉鐵”為例,將中長途公路貨運轉向鐵路運輸,可降低30%以上的物流成本,同時減少60%以上的碳排放,不僅為企業減輕了經濟負擔,更對物流行業的綠色轉型發展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是助力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實踐路徑。從效率角度而言,多式聯運讓貨物能在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等不同運輸方式間無縫銜接,減少轉運時間和貨損,極大地提升了運輸效率。在我國多式聯運推進的過程中,鐵路聯運成為推進多式聯運發展的關鍵力量。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港”)創新港站一體化運營,自接管運營南沙港南站(以下簡稱“南站”)以來,廣州港物流海鐵聯運量屢創新高,港站一體化運營模式優勢明顯,推動南沙港區海鐵聯運高效銜接,助力運輸結構調整,進一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港鐵雙方聯合制定了長期溝通協調機制,圍繞貨源拓展、海鐵一體化平臺建設、作業流程優化等方面進行梳理,切實促進海鐵聯運全流程節點暢通,共同構建面向陸海雙向的港口集疏運設施網絡和服務內外貿經濟雙循環的港口鐵路物流服務網絡。數據顯示,廣州港通過港站一體化帶動南沙港區集裝箱碼頭貨源增量達11.5萬TEU,實現高速增長。2023年,南站海鐵聯運量同比增長241.7%,助力全港海鐵聯運量同比增長73%。2024年,南站海鐵聯運量同比增長47.16%,助推全港海鐵聯運量同比增長38.83%。實踐表明,多式聯運作為現代物流發展的高級形態,不僅促進了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分工合作和優勢互補,實現物流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整體效率的提升,而且實現了多種運輸方式在基礎設施、物流裝備、標準化及操作規范等方面的對接和統一,有力促進了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大發展,為全球供應鏈的加快形成和一體化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聯運節點是推動貨物機制創新發展的戰略支點。聯運節點是不同運輸方式的連接點,涵蓋公鐵、鐵水、江海聯運等。2024年底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表示,將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打通多式聯運中轉、裝卸以及信息互通等堵點卡點,加快推動托運人一次委托、費用一次結算、貨物一次保險,多式聯運經營人全程負責的多式聯運“一單制”服務模式,以及集裝箱運輸“不換箱、不開箱、一箱到底”的“一箱制”服務模式。國家發改委聯合國鐵集團在西安國際港務區試點“中歐班列+海港”一單制聯運,實現“鐵路提單=海運提單”的物權憑證功能。貨物從西安出發,經鐵路至青島港后直裝海運船,貨主憑一張聯運提單即可完成全程通關、結算和提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國沿海港口和長江干線主要港口鐵路進港率已超90%,全國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完成1063萬標箱,同比增長15%左右。空鐵聯運“一次購票、一次支付”覆蓋70多個中轉城市、1200多個鐵路車站、200多個機場,全國樞紐機場軌道交通接入率超過70%,30多個鐵路樞紐實現鐵路旅客換乘城市軌道交通安檢流程優化。“一單制”“一箱制”通過聯運節點的規則銜接與資源整合,正在重構全球貨物運輸機制,要依托國家物流樞紐、國家綜合貨運樞紐等關鍵節點的交通基礎條件,將聯運節點打造成為貨物機制創新發展的源泉。要積極總結成熟經驗,深入推廣“一單制”“一箱制”,鼓勵聯運節點針對需求創造新模式,著力提升聯運節點的競爭力。
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是鏈接生產與消費的關鍵紐帶。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貨運量和港口貨物吞吐量均有所增長。這些數據不僅彰顯了我國物流體系的強大運載能力和高效運轉效率,更反映了經濟發展對于物流服務的巨大需求。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憑借創新驅動與高效協同,激活了經濟動能,國家啟動“西部冷鏈骨干通道”建設之際,以成都、重慶、西安樞紐為核心,布局智能冷鏈倉儲節點。一方面,促進產品損耗率的下降。春節之際,重慶物流企業應用無人機在山區攬收臍橙,用科技賦能快遞寄運。果農將采摘的臍橙裝入竹筐,再由無人機吊運至山下接駁點,每臺無人機每日可解決約1萬斤的臍橙運量,每天運送量大幅提升,且運輸過程比人力扛運速度快9倍。果農表示,使用無人機運輸約節約了40%的人力運輸成本,大大降低了臍橙在運輸環節的損耗,讓更多優質臍橙能完好地送到消費者手中。另一方面,提高購買力水平。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進入2025年,全國快遞業務始終處于高位運行狀態。春運前三天(1月14日至16日),全國日均快遞業務量超6.7億件,較2024年農歷同期增長超29%。快遞業的快速發展,讓消費者能更便捷地購買到心儀的年貨,進一步提升了購買力,持續推動著快遞市場繁榮發展,也為經濟增長注入活力。因此,經濟高質量發展、供給側深化改革離不開物流“筋絡”的支撐,只有構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物流網絡,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動我國經濟供需兩旺、轉型升級。
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行穩致遠。我國不斷完善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從“物流大國”向“物流強國”躍遷,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1月,中歐班列累計發送貨物超1100萬標箱,貨值突破4200億美元,覆蓋歐洲25個國家的227個城市以及亞洲11個國家的100多個城市。承載各類貨物的列車穿梭于成渝地區與歐洲、中亞等地之間,各地的特色產品搭載中歐班列迅捷、便捷地進入國際市場。中國的電子產品、紡織品等可以運往歐洲和中亞;而歐洲的精密儀器、中亞的特色農產品等也能來到中國。中歐班列的繁忙,是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生動寫照,也是聯結共建國家的經濟與文化紐帶。隨著全球經濟版圖的變化,以中歐班列為代表的現代化物流運行體系已成為重塑全球貿易版圖、推動經濟全球化乃至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火車頭”。(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副教授 劉玉奇;北京物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朱一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