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代國企改革深水區,我們以考核‘指揮棒’破局,通過構建差異化指標體系、強化激勵約束、推動三項制度改革等舉措,驅動國資國企發展質效雙升。”3月18日,寧夏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優化考核體系、創新考核方式以及深化三項改革等,在2024年,寧夏全區國有企業利潤總額達121億元,同比增長11.7%,19戶企業因考核不達標調整管理人員12人。
以“一利五率”高質量發展目標為導向,寧夏國資委在去年修訂《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辦法》,通過構建“盈利能力、效益效率、發展質量”三大類13項差異化指標體系,將科技創新、資產負債率、歷史遺留問題解決等戰略短板納入考核重點。以寧夏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為例,該集團通過“摸高”機制鼓勵企業主動申報高目標值,考核得分與工資總額增幅直接掛鉤,徹底改變“低定高超”的被動局面,推動企業自我加壓。去年,該集團考核指標進一步細化,績效薪酬兌現差距擴大至近2倍,倒逼管理效能提升。
創新考核方式,在穿透管理強化結果應用時,寧夏國資委較真碰硬落實“三個掛鉤”機制,將考核結果與企業負責人薪酬、職務任免、工資總額深度綁定,并穿透至二三級子企業,形成全鏈條閉環管理。同時,整合國資監管、巡視巡察、審計監督等多維度數據,動態跟蹤企業短板弱項,實現精準施策。如針對部分企業“重規模輕效益”問題,考核權重向凈資產收益率、現金流等效益類指標傾斜,引導國有資本向關鍵領域集中。2024年,全區國企資產負債率穩定在管控線內,降杠桿任務超額完成,發展“含金量”顯著提升。
同時,在深化三項改革時,以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為主線,在全區推行“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不勝任退出”機制,新聘管理人員競爭上崗率達80%,末等調整比例超6.2%。聯合相關部門出臺《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暫行辦法》,實現管理層級全覆蓋。并通過“六位一體”工作機制,配套中長期激勵、動態督導等政策,打破“鐵飯碗”思維。
從“考核發力”到“改革破局”,寧夏國資委以刀刃向內的勇氣和系統集成的智慧,為寧夏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下一步,將以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為總抓手,持續優化“1+6+2”考核體系,推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強化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等領域的考核支持。同時,通過深化“強基培優”“強根鑄魂”工程,引導國企在服務自治區重大戰略中發揮“壓艙石”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