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參與培訓就像是去‘趕大集’,挑挑揀揀不知道選哪個才好。”近日,剛參加完市里培訓的遼寧省凌源市四官營子鎮梅杖子村書記盧海朋說,“現在跟下館子點菜一樣,缺啥補啥、差啥學啥,跟鄉親們打交道的好法子是越來越多!”
近些年來,為加強和改進黨員教育培訓工作,鍛造過硬黨員隊伍,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凌源市持續深化黨員教育“云課堂”建設,依托信息技術,打造培訓數字化、教學專業化、成果實效化“三化”模式,提升黨員教育培訓質效,構建起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黨員教育工作格局。
培訓數字化
推動工作“全面覆蓋”
針對黨員教育培訓覆蓋面不廣、效率不高等問題,凌源市充分發揮凌河先鋒微信平臺、黨員遠程教育站點作用,運用大數據和互聯網會議平臺等技術,創新打造黨員教育“云課堂”,構建起“市級+鄉鎮(街)+村社區”一貫到底的黨員教育培訓體系。建設成覆蓋全市243個行政村和69個學校、32個醫院的黨員教育平臺,采取“主課堂+分課堂+視頻直播”相結合的方式,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工作,實現“一人授課、萬人聽講”,全市黨員“同上一堂課”。
堅持常態化開展線上教育培訓,推動黨員知識儲備常學常新。充分發揮黨員教育“云課堂”在政策解讀、技能培訓等方面的優勢,常態化組織開展黨員學習培訓,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黨內政策解讀等內容為主線,每季度開展1期黨員教育“云課堂”,持續更新黨員干部知識儲備。
“咱們這些在外地務工的黨員,之前總擔心不能按時參加黨組織的組織生活,現在有了‘云課堂’這個線上平臺,哪怕身在外地也能與大家一起學習,這指尖一點,心里亮堂著呢!”南街街道外出務工黨員張程博開心地說。
針對流動黨員無法按時參加集中學習等問題,在舉辦黨員教育“云課堂”前下發學習通知,由各基層黨組織負責與本支部流動黨員進行溝通聯系,組織流動黨員通過各類通訊APP及時參加學習。目前,全市1800余名流動黨員已參加異地學習9次,確保流動黨員“離鄉不離黨、流動不流學”。
教學專業化
理論業務“雙提升”
“這個‘云課堂’真的是把課教到了我們農民黨員的心坎里,不僅有理論學習,還有花卉種植培訓等實訓課程,我在花棚里干著活,就把技術學到手了。”小城子鎮楊大營子村黨員致富能手劉志超一邊干活,一邊用手機進行學習,學習工作兩不誤。
發揮本土師資團隊優勢,堅持理論與業務“雙向教育”,推動全市黨員干部理論與業務實現“雙向提升”。從紀委、組織部、黨校等部門抽調10名優秀黨員干部講理論,從社工部、農業農村局等業務部門中抽調能力過硬的14名干部講業務,切實打造出一支“理論+業務”的本土化師資團隊。
為杜絕黨員教育培訓出現“大雜燴”“一鍋燉”等現象,結合各級各領域黨員干部學習實際需求,打造涵蓋范圍廣、內容精、水平專的特色化“菜單式”課程,精心設置黨的理論、黨規黨務、基層治理、經濟發展等系列課程,采取黨員“點菜”、黨組織“接單”、講師團隊“上菜”的方式,不斷為黨員教育培訓“提味增色”。
成果實效化
以學促干助振興
堅持把黨員工作質效作為檢驗黨員教育“云課堂”的培訓成效的標尺,依托黨員教育“云課堂”,開展社區工作者專題培訓、網格化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經濟發展等專題培訓,提升全市黨員干部抓振興發展能力。
推動黨員干部參與基層治理工作。全市124支黨員紅色志愿服務隊,認真落實“早看窗簾晚看燈”關愛行動長效機制,深入開展走訪困難群眾、扶貧幫困、“服務到家”等系列愛心志愿活動,幫助解決急難愁盼問題2640件;推動1786名黨員到社區報到,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扶貧幫困等聯建志愿服務活動,認領群眾“微心愿”206個。
小城子鎮楊大營子村駐村第一書記周品言通過參加鄉村振興花卉種植培訓系列課程,幫助楊大營子村拓寬了花卉產業宣傳渠道,錄制微視頻“楊大營子村帶您賞花”,僅2天播放量便突破7萬次,首場直播賣花曝光率高達1.7萬次,成功開啟了線上售花新渠道,助力該村花卉產業發展走上快車道,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花書記”。
積極推動黨員將“云課堂”學習成果轉化為助力鄉村振興成效,組建“第一書記聯盟”開展助農直播活動,圍繞“一村一品”,開展直播帶貨活動代言宣傳農特產品,銷售百合鮮切花等凌源“好物”3萬余件,銷售額達118.33萬元。同時,在遼籃主場舉辦3場“體育+遼寧地方好物”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帶貨朝陽“好物”銷售額達162.8萬元。舉辦“講創業故事、講實用技能、分享致富經驗”活動,建立黨群共富責任區595個,培育高素質農民500人,開展種植養殖技術指導1200余次,帶動村民增收累計達454.5萬元。(本報通訊員 史旭 郎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