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態好則萬物生,人才生態好則群賢至。熱帶雨林之所以生機勃勃,很大原因是陽光充沛、雨水豐潤、土壤肥沃??沙掷m的生態系統,才能彰顯出旺盛生命力,孕育多樣性物種。城市若想吸引匯聚人才,同樣需要構建“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使空間、環境、服務、資金、文化等要素充分聯動起來,讓各類人才茁壯成長、競相奔騰。
沒有沃土,何來參天巨木?先進的產業體系、完備的科創機構、優質的教育資源……這些就像雨林里的沃土,是構建人才生態不可或缺的。北京中關村因為坐擁清北等眾多高等學府以及百度、小米等知名創新型企業,吸引全球人才奔赴而來;上海構建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的人才服務拼圖,以開放的胸襟擁抱全球人才。試圖贏得人才競爭優勢的地方,首要之舉便是盡快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全鏈條孵化體系,給人才更多創新機會、更大創業舞臺,讓每一顆人才“種子”都能在當地生根發芽。
雨林生態需要豐沛雨水,人才發展則需政策“滋潤”。就像雨林和沙漠,兩者雖同處熱帶,卻因降水差異,生命活力截然不同。深圳通過“創新成果越多、經濟貢獻越大、獎勵補貼越多”的持久激勵機制等有力舉措,一躍成為最吸引“95后”青年人才的城市。我們應持續迭代人才新政,完善“普惠激勵+個性定制”政策體系,讓政策“及時雨”更好激發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當然,人才好不好、適不適用,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不妨參考借鑒浙江溫州“問企識才”人才評價機制改革,賦予企業、行業協會更多人才評價自主權,通過企業推、政府核、人才享,不斷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陽光是生命活動的重要能量來源,厚植“人才之林”同樣少不了溫暖“陽光”。從職業規劃指導、心理健康支持到生活品質保障,這些細致入微的服務總能讓人才倍感溫馨。要把握好從基礎服務到增值服務的新趨勢,全力解決人才子女入學、家屬就業、醫療社保等現實問題,同時組織好人才懇談等系列活動,完善領導干部掛鉤聯系服務高層次人才制度,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人才生態的主體是“人才”。人才自身的敢闖敢試敢創活力才是競爭之本、發展之要。在黨委政府“施肥澆水”的基礎上,廣大英才們更要增強奮斗本領,敢于向難處行、向高處攀,為“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不斷輸入能量。(作者:王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