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安邦,重在基層;鄉村全面振興,首在人才。隨著新型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基層治理面臨著人才斷層、能力不足、結構失衡等現實挑戰。加強村社后備力量培養儲備,既是夯實黨的執政根基的戰略工程,也是破解基層發展瓶頸的關鍵抓手,更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長遠之策。唯有以系統思維構建選育管用的全鏈條機制,方能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后進生力軍,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澎湃動能。
筑牢選人育人根基,構建科學化培養體系。基層后備力量建設首在廣開賢路、精準畫像。要打破地域、身份、行業界限,通過群眾推薦、組織考察、公開選拔等方式,將返鄉大學生、退伍軍人、致富能手等群體納入人才儲備庫,形成“金種子”蓄水池。推行“理論教育+實踐鍛煉”雙軌培養模式,依托鄉鎮平臺推進“雛燕計劃”,系統開展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矛盾調解等專題培訓,結合“導師幫帶制”實施墩苗歷練,讓后備人才在參與征地拆遷、項目推進等重難點工作中經風雨、壯筋骨。建立“季度考核+年度評估”動態管理機制,對不勝任者及時調整,始終保持人才隊伍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拓寬成長成才路徑,搭建實戰化鍛煉平臺。基層實踐是檢驗人才的“試金石”,更是淬煉本領的“大熔爐”。要創新設置“書記助理”“主任見習崗”等實踐崗位,安排后備干部列席村“兩委”會議、參與重大事項決策,在基層治理一線提升政治素養和議事能力。實施“項目領辦”制度,圍繞人居環境整治、集體經濟發展等重點任務,通過揭榜掛帥、擂臺比武等方式,讓年輕干部在具體實踐中顯身手、亮成績。深化跨村交流、跟班學習等機制,組織后備人才到先進村掛職鍛煉,在橫向對比中找差距,在互學互鑒中促提升,推動形成比學趕超的生動局面。
健全激勵保障機制,營造長效化發展環境。人才成長既要“嚴管”更要“厚愛”,既要“搭梯子”也要“鋪路子”。完善待遇保障體系,建立后備干部工作補貼動態增長機制,探索養老保險、健康體檢等福利制度,切實解決“干多干少一個樣”的現實問題。暢通晉升發展通道,對表現突出者優先推薦進入村“兩委”班子,特別優秀的納入鄉鎮年輕干部儲備庫,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對改革創新中的失誤給予包容理解,通過談心談話、心理疏導等方式幫助年輕干部紓解壓力,真正讓基層成為人才向往的熱土、成長的沃土、創業的樂土。
基層治,天下安。村社后備力量培養既是夯基固本的系統工程,更是著眼未來的戰略布局。唯有以“十年樹木”的定力持續深耕,以“精準滴灌”的匠心悉心培育,方能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當越來越多的“后浪”在基層大地奔涌,當青春力量與鄉村全面振興同頻共振,我們必將繪就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書寫新時代“山鄉巨變”的嶄新篇章。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選調生 侯正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