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指出,“要統一思想、堅定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釋放了堅定不移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強烈信號。從“晉江經驗”中“黨建強鏈”的實踐探索,到青島“財政政策組合拳”的精準發力,再到江蘇“產業鏈黨建”的協同創新,實踐證明,唯有將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民營企業的治理優勢、發展優勢,方能激活“紅色引擎”,驅動民營經濟在新時代浪潮中破浪前行。
立根鑄魂強引領,校準民企發展航向。進入新發展階段,面對轉型升級的緊迫任務,以及創新突破的戰略機遇,更需以組織建設夯實民營經濟發展根基。要創新組織建設路徑,采用獨立組建、聯合組建、屬地掛靠、行業歸口等模式,持續擴大民營企業黨組織覆蓋面,做到產業鏈延伸到哪里,組織體系就覆蓋到哪里。要深入推進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黨的建設進章程、黨的骨干進高管、黨的工作進班組、黨建成效進考核“五進”工作制度,讓黨員骨干參與企業決策管理,將黨的主張融入企業發展戰略和生產經營各環節,讓黨組織成為企業決策的“壓艙石”,確保民營經濟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聚才匯智優生態,激活創新澎湃動能。人才是民營企業破局突圍的“關鍵變量”。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既需“揭榜掛帥”的膽識,更需構建“黨建+人才”的融合發展機制,激發創新活力。要堅持黨建和人才工作同部署共謀劃,聚焦民營企業發展實際,排摸企業用人需求,常態化開展“人才直通車”“名校行”等靶向引才活動,設置“黨員人才雙培養”體系,把技術骨干培養成黨員,將黨員培養成管理人才,努力為企業發展培育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的復合型人才隊伍。要持續優化人才服務舉措,健全完善人才服務“一鍵達”,打造“人才服務紅色管家”,以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暖心工程消除后顧之憂,讓創新人才輕裝上陣攀高峰。
疏堵破障優環境,厚植興業豐沃土壤。營商環境是民營經濟的“生命線”,更是檢驗黨建效能的“試金石”。如何讓政策紅利精準滴灌?有的地方設立“紅色代辦員”制度,黨員干部駐企包聯解決政策兌現難題;有的地方創新“黨建增信”機制,將黨建工作納入企業信用評價體系,以黨建實效換取融資支持。這些實踐啟示我們,為服務效能做“乘法”,尤需深化“黨建+營商環境”工作機制。要構建營商環境“紅色標尺”,通過“營商環境觀測站”“企業評部門”等創新舉措,量出服務溫度,測出作風硬度,持續提升服務效能。要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搭建“親清會客廳”“紅色議事廳”等平臺載體,讓訴求直通、問題直辦,讓民營企業真切感受到“政策紅利”和“服務溫度”。
黨建引領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既是時代命題更是實踐課題。唯有以黨建凝聚共識、以人才激活創新、以服務優化生態,才能將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勝勢,推動民營企業在強國建設新征程上展現更大作為。(李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