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先進生產要素集聚,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求,吹響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號角。鄉村基層黨組織應緊密結合本地實際情況,以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為抓手,破解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難題,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打好鄉村全面振興漂亮仗。
推動產業振興,讓農業向“高”而攀。發展特色農業,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不斷促進信息技術與農業產業各環節各領域的融合應用,有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打造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提升農業產業現代化水平。發展特色產業,充分挖掘鄉村文化多元功能和獨特價值,積極培育和發展鄉村新興產業,探索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在鄉村領域的應用場景,進一步推動鄉村農文旅深度融合,以適應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建設美麗鄉村,讓農村向“美”而進。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統籌鄉村規劃布局和風貌管控,進一步推動路網、光網、電網、氣網、水網等基礎設施工程體系向鄉村延伸,補齊鄉村發展的弱項和短板,全面提升鄉村基礎設施的完備度、公共服務的便利度、人居環境的舒適度,打造生態宜居的鄉村環境。推進鄉村環境治理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改進污染治理與環境修復的技術和方法,對鄉村環境指標進行實時監測和預測預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全面推廣綠色環保理念,形成鄉村與自然共生的發展新格局。
強化數字賦能,讓農民向“富”而行。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打造數字化鄉村管理平臺,以數據可視化、智能化手段,提升服務內容的精準性和服務手段的有效性,為村民提供村務辦事、出行、醫療、教育、養老等各類實時線上服務,不斷提高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激活鄉村發展動力。培養新型職業農民,開展數字農業與商業培訓,提升農民的數字化認知和信息科技應用能力,利用數字化手段發展本地優勢產業,加強農產品品牌建設,以互聯網平臺為紐帶推動鄉村電子商務發展,促進鄉村經濟增長。(作者:楊銘菲,永康市古山鎮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