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群眾大事小情都在社區。在社會治理的宏大版圖中,“小社區”蘊含著大民生、大發展。因此,基層干部作為社區治理的直接力量,唯有摸透民生情況,解決民眾訴求,促進群眾發展,方能在“小社區”中治理好“大基層”。
深耕民情調研,筑牢社區治理根基。社區是一個多元的集合體,每一位居民、每一個群體都有著獨特的情況和需求。從社區的人口結構、年齡分布,到居民的收入水平、生活習慣,再到社區內的基礎設施狀況、公共服務需求等,這些瑣碎的信息都是社區治理的關鍵依據,沒有掌握這些情況,社區治理只能淪為紙上談兵。基層干部唯有腳踏實地,走遍社區的每一寸土地,以真誠之心走進家家戶戶,與居民促膝長談,做到心中有本賬,才能在處理社區事務時游刃有余、精準施策。
聚焦群眾訴求,夯實社區治理核心。群眾利益無小事,社區群眾在日常生活中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及時回應并解決群眾訴求和問題,是贏得群眾信任、提升社區治理成效的關鍵。在社區治理中,要形成主動發現問題和快速回應需求的“雙循環”。基層干部要主動出擊,關注基礎民生、普惠服務與兜底保障,提前思考研判不同群體需求,制定差異化解決方案。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做到定人員、定時效、保質量,讓社區大事小情反映一件、解決一件、滿意一件。
推動群體發展,升華社區治理內涵。社區治理不應僅停留在維持和諧穩定的層面,而是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社區治理的更高追求。在社區治理工作中,基層干部要在辦好實事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提升治理水平,秉持以人為本理念,針對不同群體的需求精準發力,將強化基層群眾黨建引領、推動建立“兩新”黨支部、積極搭建文化活動平臺等工作融入日常。通過關注不同群體的發展需求,在社區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讓每一位居民都能實現自我價值,在社區中找到成長空間。(中共江山市委組織部 聶路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