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石,是政策落實的 “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務群眾的 “神經末梢”。基層治理應以問題為導向、以人民為中心、以實干為路徑,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之中,深耕細作,走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路。
以問題為導向,提升治理“精度”。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要腳踏實地,深入基層一線,走進田間地頭,注重廣納群言、廣集眾智,廣用民力,直面群眾的各類訴求和復雜問題。要以拔釘除障之力,堅決拔除橫亙在基層發展道路上的一道道關卡,強勢破除阻礙基層進步和群眾生活質量提升的一個個難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地加以解決,不僅會損害政府公信力,更會讓群眾對未來發展喪失信心。因此,基層治理應秉持敏銳的問題意識,通過實地走訪、群眾座談等方式,主動發現問題。同時,要善于運用創新思維和多元手段,精準施策,為每一個問題量身定制解決方案,切實化解現實困境,為基層發展掃除障礙。
以人民為中心,傳遞幸福“溫度”。“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人民群眾是基層治理的主體,也是推動基層發展的根本力量。基層治理的每一項決策、每一個行動,都應圍繞人民的需求和利益展開。無論是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提升教育、醫療水平,還是加強基層文化建設,豐富群眾精神生活,都要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保障人民的參與權、知情權和監督權。只有從群眾的“柴米油鹽”等細微處著手,傾聽人民呼聲,匯聚人民智慧,才能確保基層治理的方向不偏,步伐穩健。要做到“零距離”傾聽民情民愿,一切工作以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在基層治理的進程中共享發展成果,切實感受到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以實干為路徑,強化干事“力度”。基層治理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將各項政策、規劃落到實處,要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實干精神貫穿始終。基層干部要走出辦公室,走進田間地頭、村民家中,用腳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澆灌民生。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征程中,無數干部扎根基層,帶領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共同富裕,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實干精神的深刻內涵。在日常工作中,應建立健全責任落實機制,明確任務分工,加強監督考核,確保每一項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見成效。從改善交通條件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從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戰略,一步一個腳印,真抓實干,以實際成果回應民心所向,讓基層治理在深耕細作中煥發出勃勃生機。
(衢州市常山縣新昌鄉 李奇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