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子村位于遼寧省寬甸滿族自治縣振江鎮的東部,鴨綠江畔、山水相連,擁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地貌。在這78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著1138戶3632人,受林多地少、生態保護、保邊護邊等因素的制約,多年來,石柱子村產業發展落后,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生活水平提升較為緩慢。
面對這一困境,石柱子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希金決定采取行動,帶領全村走出一條振興之路。2018年5月,石柱子村黨總支部牽頭成立了鄉裕五味子種植專業合作社,標志著石柱子村集體經濟產業發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石柱子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希金。
陳希金深知,要把鄉村產業發展好,必須有一個好的發展模式。于是,他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深入調研,廣泛聽取村民意見,最終確定了“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四位一體”發展模式。這一模式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以合作社為橋梁紐帶,將農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共同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合作社實行股份合作制,收益按股份分紅,村集體占股68%,其余股份量化到全體戶籍村民,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和70歲以上老人享有更多的股份。這一舉措極大地激發了村民參與的積極性,為合作社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五味子的種植過程中,陳希金帶領村民克服了重重困難。由于基地建設初期,村民熱情不高,他提出了“三個帶頭”的倡議,即村干部要帶頭、黨員堡壘戶要帶頭、群眾代表要帶頭。在他的動員下,村民們逐漸認識到了五味子產業的發展潛力,紛紛投入到種植和管理中來。經過幾年的努力,石柱子村的五味子產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產值逐年增長。
為進一步拉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陳希金提出了打造村集體產業園的構想。石柱子村利用四年時間,先后建成了五味子烘干室、生物質發酵池和冷庫等設施。這些設施的建設不僅延長了五味子的儲存期,提高了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還為村集體增加了新的收入來源。如今,石柱子村集體產業園已形成規模,成為了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支撐點。(譚軒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