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安徽省安慶市宿松縣委組織部堅持把黨的領導貫穿基層治理全過程、各方面,全力推進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建設,逐步構建黨建引領、上下聯動、區域協同、共建共享的城市治理新格局。
黨建引領疏通基層治理“脈絡”體系。一是嚴密組織體系。堅持黨建引領,織牢基層組織體系,構建“鄉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小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體系,建強小區黨支部60個,建立網格黨小組153個,創建黨員示范崗131個。二是構建中樞機制。把基層黨組織統籌協調的樞紐功能路徑化、制度化,在街道建立“大工委”,在社區建立“大黨委”,通過活動共聯、資源共享、事務共商,構建鄉鎮(街道)、社區、行業領域黨建互聯互動機制。三是厘清脈絡關系。健全完善社區治理架構,全覆蓋推行社區書記、主任“一肩挑”,推行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交叉任職,制定黨組織參與基層各類組織議事、決策、監督、評議、管理的規則程序,確保所有組織都在黨組織領導下暢通運行。
創新載體拓寬基層治理“根系”路徑。一是持續深化“宿事速辦”黨建品牌。創新探索“1+14+N”的“宿事速辦”社區工作站模式,縣委主要負責同志任總站站長,各縣委常委分別任分站站長,56個縣直單位入駐分站,將縣直單位、社區、小區、網格和黨員中心戶緊密聯系在一起,有效形成覆蓋全面、反應迅速的聯動機制,實現功能、優勢、力量“三個最大化”。二是全面推進“皖美紅色物業”建設。以“皖美紅色物業”建設為抓手,全面推進物業服務企業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健全完善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小區(網格)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吸納優秀物業負責人、業主委員會成員擔任社區“兩委”兼職委員,形成“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格局。目前,全縣60個住宅小區已實現物業服務、業主委員會及小區黨組織組建率三個100%全覆蓋。三是推動“書記項目”指數化管理。把“書記項目”作為推進基層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著力完善“書記抓、抓書記”機制,確定“書記項目”“書記領辦事項”1100個,對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點題46個,推動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書記”親自掛帥、協同作戰,解決難題670余件,成效做法得到市委組織部充分肯定。
建強隊伍夯實基層治理“筋骨”支撐。一是建強社區干部隊伍。持續優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實現社區書記、主任“一肩挑”全覆蓋,全縣社區“兩委”成員大專及以上學歷90人,占總數的77.6%,平均年齡37歲。二是充實社區治理力量。在各社區配備227名專(兼)職網格員,政法、城管、市監等部門力量下沉至社區網格,黨員律師骨干組成法律服務團和調解服務團駐社區開展工作,建立500余人的社區共治隊伍。三是組建志愿服務隊伍。整合“宿事速辦”駐站單位、結對幫扶、社會組織等專兼職力量,成立“黨員先鋒”服務團隊,推動2500余名在職黨員主動到社區黨組織報到,組建14個社區志愿服務隊伍。動員200余名快遞員、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成為志愿者,凝聚社區治理“新”力量。
下沉重心延伸基層治理“末梢”服務。一是構建“一體化”服務網絡。按照“八有八建”的建設標準,全面推進星級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星級小區黨群服務站(驛站)的規范化建設,持續為群眾打造想來、愛來、還來的紅色家園。全縣統一規劃96個黨群服務中心(站),已建成并賦碼編號43個,初步構建“15分鐘黨群服務圈”,城管驛站獲評省級最美工會驛站榮譽,新城名都小區獲評省級“皖美紅色物業”示范小區。二是豐富“全周期”服務供給。著眼全領域、面向全群體,構建全方位、差異化的供給體系,建立基本服務清單和動態調整機制。在各小區設立21個“合事點”“六尺巷調解室”等議事協商場所,同時,結合“星海城”“九頌臻園”等新建小區的優越地理位置和高人口密度的特點,利用小區的架空層、售樓廳等公共空間,重點規劃打造3處網格共享空間,推動服務陣地前移至群眾家門口。三是實施“常態化”服務行動。通過主題黨日、幫扶走訪、志愿服務等方式,建立常態響應機制,以貼身服務傳遞貼心溫暖。2024年舉辦文化體育活動129場次,開展集中服務661場次,解決群眾身邊難題220余件。(宿松縣委組織部 洪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