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地質調查局長沙自然資源綜合調查中心(簡稱“長沙中心”)承擔的東部地區戰略性礦產靶區查證技術支撐項目在湖北大冶和湖南永州的鉆探施工現場傳來捷報,歷時40余天,實施的ZK2001、ZK502兩個地質巖心鉆孔分別鉆至900.2米和810米,順利終孔。
機臺施工
為加快推進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推動戰略性礦產資源增儲上產,2025年1月中下旬,在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部署下,長沙中心與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精誠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實施鄂東南地區銅鐵金多金屬戰略性礦產調查評價項目、湘西南零陵-洞口地區錳銻多金屬戰略性礦產調查評價項目,由長沙中心負責ZK2001、ZK502兩個鉆孔鉆探施工任務。時值年關歲尾,時間緊、任務重,長沙中心高度重視、迅速行動,精心挑選骨干力量,組建黨員突擊隊,不講條件、不提困難,在凜冽寒風與年關思鄉的雙重考驗下,義無反顧奔赴野外施工一線。
攻堅克難
針對鄂東南工作區鉆孔長孔段失返性漏失、永州零陵工作區硅質灰巖地層堅硬致密導致機械鉆速低、鉆頭壽命短,碳質泥巖地層水敏性強,極易引發縮徑、塌孔和鉆孔報廢率較高等困難,項目組技術骨干大膽創新,深入探索研究,通過采用自行申報的專利“一種用于失返性漏失井的取心鉆具及方法”克服采礦疏干區近鉆頭失返性漏失難題;通過優選改進鉆頭金剛石品級和底唇面類型,有效提高鉆進效率,鉆遇強硅質硬巖層鉆速由0.8m/h提升至2.9m/h,鉆頭壽命由60m提升至280m。實施的兩個鉆孔均鉆獲多段礦層,見礦性較好,為后續區域復雜地層施工提供了工程范式,并為鞏固拓展銅鐵金和錳銻資源基地提供了有力支撐。(徐秋文 萬大劍 呂敬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