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動力,是經濟社會第一資源。如何全方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時代課題。要將人才工作提升至更為顯眼、突出的戰略位置加以重視,以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更優的環境,為區域人才工作賦能增效。
以創新引才模式,廣納天下英才。國以人興,政以才治。傳統的引才方式往往局限于地域、學歷等條件,難以滿足多樣化的發展需求,應積極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理念,通過項目合作、技術咨詢、短期聘用等方式,吸引國內外頂尖人才以兼職、顧問等形式參與本地建設,打破人才流動的體制機制壁壘。借助互聯網搭建線上引才平臺,打破空間限制,將招聘信息精準推送給全球范圍內符合條件的人才。建立人才推薦獎勵機制,鼓勵本地優秀人才發揮“橋梁”作用,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加入,通過“以才引才”的方式,形成“引進一個、帶動一批”的良性循環,讓五湖四海的人才紛至沓來。
以多元育才體系,夯實人才根基。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人才的成長離不開精心培育。一方面,要強化校企合作,學校根據企業實際需求設置課程,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讓學生在校期間就能接觸到行業前沿知識與實踐機會,實現從校園到職場的無縫銜接,提升人才與崗位的匹配度。另一方面,針對在職人才,搭建多層次的培訓體系,定期組織專業技能培訓、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等,幫助他們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適應行業發展變化。設立人才培育專項資金,鼓勵各類人才自主學習、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對取得突出學習成果的給予獎勵,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全方位助力人才茁壯成長。
以科學用才機制,釋放人才效能。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人才引來了、培育好了,更要用得好。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崗適配機制,深入分析崗位需求與人才特長,將合適的人才放到對應的崗位上,做到人崗匹配。對于創新能力強、思維活躍的人才,安排到科研創新崗位,充分發揮其創造力;對于溝通協調能力出色的人才,安排到項目管理崗位,推動項目高效運行。完善人才激勵機制,除了物質獎勵,更要注重精神激勵,對在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人才給予表揚和榮譽稱號,增強職業成就感與歸屬感。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給予人才在創新探索中的試錯空間,樹立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大人才觀,讓各類人才都能施展才華、脫穎而出。(中共攀枝花市仁和區委組織部 吳泓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