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家住潞州區景新花園的90后媽媽李佳寧收到一條消息:“您投遞的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電公司質檢員崗位已通過初篩。”緊接著的,是一份精確標注通勤路線和面試地點的導航圖。這源于她上個月在“長治好工作”人才服務就業平臺留下信息檔案,這位“全職媽媽”重返職場難的問題,正被數智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逐一破解。
2023年7月,長治市入選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城市。長治市用18個月時間搭建起“全鏈貫通、技能賦能、數據驅動”的新型就業服務體系,實施“就業提質增效、技能長治建設、公共服務數智”三大工程,開展14項專項行動,就業服務的精準性、專業性、實效性明顯增強。示范項目實施周期,共帶動城鎮新增就業9.13萬人,為長治市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活水”。
四級聯動構建就業服務體系
走進潞州區老頂山街道就業社保服務點,LED環形屏正躍動著當日急聘崗位,自助一體機設備前站著手拿表格的居民。“以前找工作像撞大運,現在我還可以挑選幾個工作。”填寫好自己的求職信息,村民王媛媛滿意離開。這臺設備半小時前剛幫助56歲的下崗礦工劉建國推薦了3個安檢員巡檢的職位。
這份即時服務背后,是長治市創新構建的四級聯動就業服務體系:市級“中樞站”,開展“10+N”線上線下系列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歸集勞動力信息;縣級“調度室”,12個縣區實現公益性零工市場縣縣全覆蓋,為本地零工人員提供常態化、公益性公共就業服務;鄉鎮“加油站”,多個鄉鎮技能站推出“夜間培訓超市”;村級“末梢網”,在全市范圍內建設2751個就業社保服務點和26個校園就業服務工作站,實現社區(村)、開發區、各類高職院校全覆蓋。
如今,這套體系正在迸發更大的活力。“四級聯動就像毛細血管,把養分精準送達每個就業細胞。”市人社局就業管理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如此評價。
技能培訓打造長治勞務品牌
武鄉縣太行家政培訓班里,38名婦女正在進行育嬰實訓。學員李愛琴的電子檔案顯示:已完成108課時學習,心肺復蘇考核成績98分,系統自動為其匹配北京某高端家庭崗位。“我們‘太行家嫂’持‘五心服務證’上崗,工資比普通家政高40%。”負責人介紹,他們已與多個城市簽訂定向輸送協議。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近年來,長治市人社局以全民技能提升培訓為抓手,圍繞十大產業鏈、專業鎮培育及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健康養老等領域及服務業復蘇發展需求,結合地方產業發展、企業用工,依托普通高校、職業院校組織開展訂單式、項目制培訓。項目實施期全市開展各類技能培訓11.28萬人,新增技能人才3.69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580人。同時,不斷壯大太行家政、太行技工、太行好手藝、長子理發師等特色勞務品牌,一縣一品牌格局初步形成。截至目前,我市共培育勞務品牌15個,其中“太行挖機”“瑞心康護”“潞城甩餅師傅”“長子理發師”獲省級勞務品牌,帶動就業超5萬人。
產園融通匯聚強勁發展動能
去年年底,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確定3個省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山西潞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成功入選,長治僅此一家。
潞城區產業園先后入駐企業58家,其中,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7家,持雙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0家,涵蓋人力資源外包、人力資源培訓、勞務派遣、人事代理、人才招聘等多種業態,解決就業2000余人,實現產值5億元。
“過去我們是‘單兵作戰’,入駐產業園后,有了‘家’的感覺。”北京智宏方略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是首家入駐產業園的機構,公司總經理王崗對園區的“賦能”感觸頗深。一方面,園區制定的入駐優惠、發展支持、引才獎勵等系列舉措,減輕了公司的經營成本;另一方面,在潞城區人社局的牽線下,公司與小米汽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天津華友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達成合作,拓展了客戶群體。
項目實施以來,長治市著力構建“1+2+N”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發展體系,評選認定潞城區、潞州區和榮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目前,全市運營的有1個省級、2個市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2024年以來,提供就業崗位12.45萬個,達成就業意向1.39萬人。
創新沒有終點。目前,長治市正加快推進建設全市統一、涵蓋就業工作全流程的“1+2+9+N”(即1個人社大數據平臺、2個統一平臺、9個應用系統和N個功能模塊)數字智能化信息平臺,開發更精準、便捷、高效的公共就業服務數智化體系。(長治日報記者 馬慧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