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人是主角、更是關鍵。各地基層黨組織要大力引才、育才、用才,引領更多有志向、有擔當、有魄力的人才筑夢田野,真正造就群“星”匯聚的生動局面,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蓬勃生機。
“鄉”逢熾熱情懷,筑巢喚得“雁歸來”,聚才共逐夢想之浪。每一個在外奔波奮斗的人,都對故鄉有著天然的依戀和深深的情感。各地基層黨組織若想筑巢喚得“雁歸來”,既要盤點自身資源和人才家底,對在外求學、務工、創業的人才情況了然于心,常給在外人才撥打“親情號”、寄送“家鄉信”;同時也要結合探親訪友、闔家團聚等重要節點,與人才談談心、共話鄉村的未來,通過政策扶持、保障服務、機遇供給等,進一步激活人才建設家鄉、助燃事業的熱情和動力,讓更多在外人才把鄉村視為成就人生抱負的沃野,用心追逐“反哺桑梓心猶丹”的夢想之浪。
“鄉”逢成長機遇,風雨練出“千里馬”,聚才共逐奮斗之浪。“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建設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人才隊伍,既是發展事業的必備條件,更是眾心所望。無論是從高校招引專業知識過硬的畢業生,還是從廣闊市場尋得創業致富的好手,他們有自己的優勢和稟賦,也會面對難以“接地氣”等困境。要想讓人才在鄉村拔節而生、施展才華,既要專注于年輕一代,通過發揚“傳幫帶”的好傳統,讓經驗豐富、農耕知識面廣的老專家、技術派不斷帶出新生代;也要組織人才到先進地區汲取經驗,用心形成有參考意義的“行動指南”;更要堅持在風雨中練出“千里馬”,通過在田間地頭解難題、在廠房大棚顯身手,不斷育出專業知識強、干事作風好、解題經驗足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共逐“我輩豈是蓬蒿人”的奮斗之浪。
“鄉”逢時代發展,一線托舉“實干派”,聚才共逐發展之浪。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一些人才受困于與自己專業能力、興趣愛好不匹配的崗位,在歲月磨礪中失去了奮斗的熱情。如今的鄉村事業百花齊放,需要各式各樣的人才挑大梁,基層黨組織要主動在一線托舉“實干派”,切實打破“唯學歷論英雄、唯職稱給機遇”的條條框框,對人才多一點信任和支持,敢于讓更多“青苗”登臺亮相;也要為人才“畫像”,根據學歷、愛好、興趣、特長等維度,給予他們合適的崗位去試煉;同時更要營造出“吃苦者吃香,有為者有位”的積極氛圍,在一線識別人才、選拔人才、托舉人才,通過物質保障和精神鼓勵讓人才心無旁騖干實事,真正為鄉村發展貢獻力量,共逐“天工人巧日爭新”的發展之浪。(中共龍南市委組織部 余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