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強調,保護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長盛不衰的文化基因,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學思踐悟習近平文化思想,注重以研究闡釋展現文化魅力、以保護利用維系民族精神、以貫通融合煥發時代風采,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切實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好傳承好。
注重研究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要提煉展示民族精神。無論是修身立命、修齊治平的價值理念,還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意識,抑或是虛懷擇善的開放胸襟……這些一脈相承、獨樹一幟的文化精神,深入挖掘、科學闡釋,有助于充分映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品格,促進交流互鑒、相知相親。要提煉展示世界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歷經陶冶萃取,很多優秀文化不僅適用中國,還可惠及世界。以美食、中醫、武術滋養調理身心,以茶具、絲綢、瓷器增添生活情趣,以文學、書法、戲曲感受古風古韻……這些自帶“中國烙印”的文化標識將推動人文精神跨越國界、激發共鳴、增進認同。要提煉展示治理智慧。“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協和萬邦”“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個個傳承千年的分歧消解之道,蘊涵著解決當前人類共同面臨問題的重要啟示,為世界提供新的思考角度和行為方式,增強中華文化的感召力,增進國際社會對中國方案的認同。
注重保護利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要把文化“保起來”。堅持修舊如舊、真實完整,文物修復盡可能保持原材料、原樣式、原結構和原環境,原本呈現固有品格與氣象,避免“涂脂抹粉”式和“返老還童”式過度修復,讓文物和文化遺產“老當益壯”“延年益壽”。要讓文化“活起來”。與時俱進推進文物和文化遺產數字化工作,通過三維掃描、高清影像等科技技術完成數字建檔并建立“藏品數字庫”,探索數字模擬、情景再現等方式讓文化“動起來”,讓歷史“走入人心”。要助文化“火起來”。“養在深閨人未識”會讓修復保護意義大打折扣,其蘊藏的歷史文化價值也難以為世人所知,只有充分激活文化各類價值,在展覽陳列中溫潤人心,在創意開發中寓教于樂,在特色旅游中興發感動,在滿足文化需求同時激發市場需求。同步把握好保護與利用的關系,避免過度商業化造成的顧此失彼和舍本逐末,才能不斷加深群眾對自身文化的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
注重貫通融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要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既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創造性轉化,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又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式創新性發展,讓其更貼近發展需要,通過實踐找準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連接點,使其更好地與當代中國實際相結合、與民族復興時代主題相耦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由“傳統”走向“現代”。要與群眾生活相契合。堅持文化服務人民、扎根人民,從人民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生活中汲取營養,以正能量、溫潤心靈、啟迪心智等為落腳點更新迭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確保群眾喜愛、認同。要與國外優秀文化相貫通。秉持開放態度,吸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元素,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在文明交流互鑒中實現互利共贏;同時堅守中華文化主體地位,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文化”建構所擁有的文化自信底氣、開放包容大氣和正氣銳氣,不斷開創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發展的新局面。(作者:冉西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