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而數字賦能女性也逐漸成為全球性議題。2024年召開的聯合國未來峰會通過了《未來契約》,各國承諾“將確保科學、技術和創新有助于改善性別平等以及所有婦女和女童的生活”。同年,聯合國通過的《全球數字契約》提出:“實現性別平等和增強所有婦女和女童的權能,讓她們充分、平等和有意義地參與數字空間,對于彌合性別數字鴻溝和促進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作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的引領者之一,中國在技術創新和應用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也在利用數字技術促進性別平等、保障婦女權益方面展開了積極探索與實踐。這些努力為中國婦女創造了更多發展機遇,也為全球人權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中國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婦女權益保障作為人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數字時代,中國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和社會協同,全方位賦能女性,在經濟、教育、健康、政治參與等各個領域推動性別平等,展現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2024年9月11日,習近平主席在向上海合作組織婦女論壇致賀信時強調:“中國愿同各方一道,通過數字賦能推動科技創新和婦女事業發展”。2025年是北京世界婦女大會召開30周年,中國將舉辦全球婦女峰會,以此為契機,回顧成就、展望未來,進一步推動全球婦女事業的發展。
經濟賦能:數字技術助力女性創業與就業
在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女性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參與到經濟社會建設中。數字技術為女性提供了更多創業和就業機會,尤其是在平臺經濟和數字經濟領域。據統計,中國電商平臺上超過50%的創業者是女性,其中許多是農村女性,并且女性創業者在中國電商平臺上的占比逐年提升,成為數字經濟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她們通過開設網店、直播帶貨等方式,不僅實現了經濟獨立,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政府和社會組織積極合作,為女性提供數字技能培訓。從電子商務到編程、數據分析,女性通過掌握新技能,提升了在數字經濟中的競爭力。這些舉措不僅幫助女性消除了貧困,實現了自我價值,也為社會經濟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此外,數字金融技術的普及也為女性創業者提供了更多支持。金融科技企業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項目,為女性小微企業主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務,降低了融資門檻。這不僅提升了女性的經濟地位,也為鄉村全面振興和共同富裕注入了新動能。
教育賦能:數字技術縮小性別教育差距
教育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基石。數字技術為女性,尤其是農村和偏遠地區的女性打破了地理限制,讓更多婦女和女童能夠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引導婦女提高媒介素養,利用婦女之家、圖書館、網絡課堂等開展面向婦女的媒介素養培訓和指導,加強婦女網絡素養教育,提升婦女對媒介信息選擇、判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提升婦女網絡安全意識和能力,消除性別數字鴻溝。重點幫助老年婦女、困難婦女和殘疾婦女群體掌握網絡基本知識技能。實踐中,中國通過“互聯網+教育”模式,如慕課和各類學習應用,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和偏遠地區覆蓋。例如,“鄉村女教師支持計劃”利用在線教育平臺,為農村女教師提供培訓和資源支持,幫助她們提升教學能力。一些公益項目通過移動設備和互聯網,為農村女童提供線上課程,幫助她們獲得與城市兒童同等的教育機會。
此外,中國大力推動女性參與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學習與研究。通過政策支持和項目激勵,越來越多的女性投身于高科技行業,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數字技術還被用于提升女性的數字素養和職業技能。例如,通過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推出針對女性的數字技能培訓項目,幫助女性掌握電子商務、編程、數據分析等技能,為她們在數字經濟時代就業和創業奠定基礎。這些舉措縮小了科技和數字領域的性別差距,為女性職業發展開辟了新路徑,還有助于減少科技產品以及數字技術自身可能攜帶的性別歧視,創造出有利于性別平等的科技產品。
健康賦能:數字技術提升女性健康與安全
數字技術在促進女性健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強化婦女健康服務科技支撐,推進“互聯網+婦幼健康”,促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計算機仿真技術等在婦女健康領域的創新應用。實踐中,中國通過這種模式,大大增加了健康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和質量,使更多女性能夠及時獲得優質的健康服務。一些在線醫療平臺為女性提供生殖健康咨詢,幫助她們獲得科學的健康知識和服務。在農村地區,遠程醫療技術打破了地理限制,使女性能夠更方便地獲得專業醫療服務,有效改善了女性健康管理水平。
此外,中國利用數字技術開發了多種反性別暴力的工具和應用。例如,一鍵報警系統和在線心理咨詢服務,為女性應對家庭暴力、性騷擾等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一些地方政府與科技企業合作,開發了針對家庭暴力的智能預警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技術,及時發現并干預潛在的家庭暴力事件,為女性提供安全保障。這些技術創新保障了女性的安全與健康,彰顯了社會對女性權益的重視。
政治賦能:數字技術促進女性公共參與
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女性參與公共生活和政治決策開辟了新渠道。中國通過電子政務平臺和社交媒體,積極鼓勵女性參與社區治理和公共政策討論,為女性發聲提供了更多機會。一些地方還利用數字技術開展女性領導力培訓項目,幫助女性提升參政議政能力,推動女性在公共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
數字技術也成為宣傳和實施性別平等政策的重要工具。通過在線平臺普及反家庭暴力法和婦女權益保障法,公眾對婦女權益的認識不斷提升,性別平等理念深入人心。社交媒體作為女性表達觀點、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平臺,使女性能夠更加便捷地參與社會討論,呼吁性別平等,推動相關政策完善。
此外,數字平臺還成為女性互助與公益行動的重要載體。許多女性通過網絡社區組織公益活動,為需要幫助的婦女和女童提供支持和法律援助。這種基于數字技術的互助模式,增強了婦女群體的社會凝聚力,也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了力量。
中國在推動婦女權益保障方面的努力,充分體現了對人權的尊重和保障。數字技術賦能女性公共參與的實踐,不僅提升了女性的政治參與度,也為全球婦女賦權提供了范例。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女性將在公共生活和政治決策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社會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這些數字賦能女性的實踐不僅體現了中國對婦女權益的重視,也展現了中國在全球人權事業中的積極貢獻。中國始終將婦女權益保障作為人權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女性,推動性別平等,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中國方案。
未來展望:數字技術賦能女性的中國方案與人權貢獻
中國在數字時代賦能女性的實踐表明,數字技術不僅是經濟發展的驅動力,也是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工具。未來,中國將繼續深化數字技術在賦能女性中的應用,探索更多創新模式。例如,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開發更多針對女性需求的健康、教育和金融服務;通過區塊鏈技術,提升女性創業者的信用評估和融資能力;通過虛擬現實技術,為女性提供沉浸式職業培訓和公共參與體驗。
與此同時,中國也將加強國際合作,分享數字技術賦能女性的經驗和成果,為全球性別平等事業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數字時代的未來屬于所有人,只有確保女性平等參與和受益,才能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構建更加包容、平等的社會。中國在婦女權益保障方面的努力,不僅為中國女性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福祉,也為全球人權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擔當與使命。
(作者為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