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新余市渝水區通過強化責任聯動、精準排查施策、源頭長效治理、創新管理機制等舉措,高效推進上新支線非法通道專項整治工作,有效消除鐵路安全隱患,為鐵路運輸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
強化責任聯動,凝聚治理合力。渝水區將路地協同作為整治工作的核心,構建“護路聯防責任制”與鐵路“雙段長”隱患治理機制雙軌并行的工作格局。區政府辦牽頭召開專題會議,明確責任分工,要求各責任單位提升政治站位、強化統籌協調。區委政法委、區交通運輸局、屬地政府及鐵路部門聯合開展實地調研座談7次,針對非法擋道等突出問題深入分析成因,建立問題清單并逐一整改銷號。通過壓實部門主管責任、企業主體責任和屬地治理責任,形成“橫向聯動、縱向貫通”的護路聯防體系。
精準排查施策,靶向破解難題。為確保整治工作精準高效,渝水區組織專項工作組對上新支線開展全覆蓋排查,聯合鐵路部門與屬地鄉鎮實地核查19處非法通道,逐一記錄周邊環境、設施配備及風險隱患。通過區鄉兩級護路辦多次調研,結合群眾意見,制定“一處一策”整改方案。例如,在人流密集的11處重點通道配備專職監護員10名,實行村干部值守與護路志愿者巡邏結合;對偏僻路段采取物理封堵措施,同步增設減速帶2處、清理土坡荒草2處、設立警示牌19處。截至2025年2月底,所有非法通道整改全面完成,擋道事件發生率顯著下降。
源頭長效治理,鞏固安全成果。為杜絕問題反彈,渝水區著力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長效管控機制。屬地政府與鐵路部門簽訂協作協議,制定監護人員考核制度,明確職責分工;依托路地視頻監控資源共享平臺,實現重點路段24小時動態監管。同時,定期開展聯合巡查,動態排查并消除新增隱患。此外,通過舉辦安全知識講座、張貼宣傳海報、入戶宣講等形式,向沿線群眾普及鐵路安全法規,累計發放資料5000余份,切實增強公眾安全意識和守法自覺性,從源頭減少安全事故發生。
創新管理機制,實現標本兼治。渝水區創新推行“一處一議”管理模式,統籌公安、交通、村委等多方力量,優先整治案事件多發路段。通過設立護路聯防示范點、組建志愿者隊伍等方式,激發群眾參與熱情,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共治格局。目前,鐵路支線周邊秩序明顯改善,路地協同治理成效突出。強化科技賦能與精細化管理,推動鐵路護路工作從“階段性攻堅”向“常態化治理”轉變,全力守護群眾出行安全和鐵路運輸暢通。(新余市渝水區護路辦 習梅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