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真正惠及民眾的“共富市集”,關鍵在于深化黨建聯建機制,變革產業體系,培育共富細胞,將發展引入快車道。社區圍繞青年交友、創業共富、愛心助老、賦能愛幼、社區文化氛圍營造等五大方向,開展系列公益共富行動,用“三原色”繪就“共富市集”,勾勒出“共富圖景”,架起群眾“致富橋”。
以黨建統領為“底色”,打造“強基市集”。“共富市集”是對百姓可感知共富場景的實踐探索,只有強化基層黨組織功能,才能為共富市集“強筋壯骨”。在共富市集成立黨支部,推出每月“街事會”例會制度,收集居民訴求、研究解決問題,將黨建工作與共富實踐緊密結合,重塑抓黨建促共富組織體系,推動“共富市集”立體式呈現執政黨“一枝一葉總關情”為民造福的典型示范。
以為民造福為“本色”,打造“助民市集”。社區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精準對接群眾需求,把“共富市集”真正落到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社區發揮“經紀人”作用,整合有效資源,通過各方資源對接,引進專業社工組織和熱心公益企業,善用社區閑置用房,打造“助民市集”,解決居民訴求。例如,開設廚娘共富工坊,開展面點、廚藝等系列公益培訓活動,幫助居民學習糕點手藝,為愛好者提供學習機會,著力提升就業技能,拓展致富增收的新路徑,實現“富余勞動力”到“富裕發展力”的轉變。
以慈善賦能為“亮色”,打造“愛心市集”。由社會公益組織打造愛心陣地,通過每月生日會和“春夏秋冬”系列活動,為失獨家庭送去關懷和慰藉,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公益商家在愛心陣地引導下,加入公益接力,為戶外勞動者提供免費茶水、為網約車司機提供洗車優惠。愛心的傳遞不僅溫暖了人心,更在社區內營造了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共富不僅是物質上的富足,更是精神上的富有。
(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武原街道 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