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花會開。從江西婺源的油菜花,到武漢大學的櫻花;從新疆伊犁的杏花,到杭州太子灣的郁金香……這些賞花勝地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游客前來游賞。伴隨縣域旅游的蓬勃發展,賞花的內涵與外延也不斷拓展,并逐漸與美食、研學、露營、賽事、旅拍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催生出令人矚目的“賞花經濟”。
發展“賞花經濟”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激活消費潛力。“賞花經濟”以花卉景觀為核心,通過整合生態、文化、旅游等資源,突破了傳統農業的發展模式,實現了價值躍遷。當游客在花叢中拍照打卡,在農家樂中品鑒鮮花宴,在花海中騎行、奔跑,傳統農業的邊界也被不斷打破,并逐漸形成“花開盛、百業興”的“賞花+”效應。如織的賞花游客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交通的發展,并倒逼城鄉基礎設施的完善。同時,在花卉盛開的季節,部分農戶在家門口便可以實現就業,銷售自產的農產品。以江西婺源為例,據當地旅游部門預計,2025年油菜花賞花季,婺源縣將接待游客530余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超過50億元。這場以“花”為名的盛宴恰似一把“金鑰匙”,既打開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也激活了文旅消費的澎湃動能。
當前,部分地區的“賞花經濟”面臨“花期爆滿、花謝空城”“千花一面”等困境。一方面,“賞花經濟”根植于農業生產,不可避免地存在“靠天吃飯”的脆弱性;另一方面,花無百日紅,花期一過,“賞花經濟”則可能面臨游客斷崖式下降。破解部分地區“賞花經濟”的發展困境,可以通過科技助力、文化賦能、產業融合等方式,推動“賞花經濟”由“資源依賴”向“價值共生”轉變,進而實現“花開不敗”。例如,成都漫花莊園運用科技手段,精準控制溫度、濕度、光照等環境條件,為花卉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讓莊園的玫瑰花等花卉四季常開;成都龍泉驛區將桃花與文化元素結合,在桃花節活動中推出“桃文化主題劇本殺”“古風花朝節”等沉浸式體驗項目,將傳統賞花活動升級為文化嘉年華,吸引廣大游客體驗。
“賞花經濟”的崛起,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論斷的生動注腳。未來,伴隨“賞花經濟”的發展壯大,這片“花海”也將釋放出更加強勁的經濟動能,讓每一縷花香都飄向高質量發展的春天。(戴君帥 黃歆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