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風建設是干部隊伍建設的永恒課題,更是優化隊伍結構的核心抓手。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局”,為干部隊伍結構優化提供了方法論指引。新時代新征程上,需以思想淬煉立根鑄魂、以機制創新破局開路、以實踐賦能固本培元,通過作風建設的“杠桿效應”,撬動干部隊伍從數量規模向質量效能的結構性升級,鍛造政治過硬、本領高強、作風優良的執政骨干力量。
以思想淬煉為作風建設“支點”,校準干部隊伍結構優化政治航向。思想是行動的總開關,干部隊伍結構優化始于思想觀念革新,必須從政治忠誠和理想信念破題。要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作為干部教育的政治必修課,建立學、研、改閉環機制,通過常態化理論學習、警示教育、黨性錘煉,破除“躺平式”“佛系化”等消極思想,強化“政治三力”。以“群眾滿意”為導向重塑政績觀,推動干部從“唯上不唯實”向“為民務實”轉變,樹立“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導向。通過構建分層分類的理論教育模式,用黨的創新理論破除慣性思維,在學思踐悟中校準權力觀、政績觀、事業觀,為干部隊伍注入價值認同的精神基因。同時,聚焦“圈子文化”“山頭主義”等沉疴痼疾,以作風建設凈化政治生態,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為德才兼備的干部騰出成長空間,實現隊伍結構的源頭清淤。
以機制創新為作風建設“杠桿”,激活干部隊伍結構優化內生動力。制度是作風建設的保障,更是結構優化的杠桿,需建立科學化考核體系,以制度剛性強化行為準則。通過構建作風表現量化評估機制,將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納入干部政治素質檔案,作為考核評價硬指標。借助“民意測評”“實績晾曬”等方式,破除“痕跡主義”“材料政績”的虛浮之風,倒逼干部真抓實干。完善“日常監督+專項檢查+群眾評議”立體監督網絡,運用巡視巡察、大數據監測等手段,研判“四風”新動向,對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行為“露頭就打”,對頂風違紀行為從嚴查處,讓鐵規發力、禁令生威,形成作風優則上、作風劣則下的鮮明導向與震懾效應。同步健全激勵機制,推行“容錯糾錯”“職級并行”等政策,打破論資排輩的結構性僵局,讓作風硬、敢擔當、善攻堅的干部脫穎而出。
以實踐拓能為作風建設“落點”,淬煉干部隊伍結構優化作風效能。實踐是檢驗作風的試金石,干部隊伍結構優化最終要落腳到干事創業的實踐主戰場,推動作風建設成果向治理效能轉化。要在重大斗爭中檢驗作風成色,強化實踐鍛煉,推動干部下沉鄉村振興、改革攻堅一線,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錘煉作風、提升本領,實現“蹲苗”與“壯骨”同步推進。建立作風導向的激勵機制,對長期扎根基層、甘于奉獻的干部在職務晉升、待遇保障上給予傾斜,樹立吃苦者吃香、實干者實惠的鮮明導向。強化治理實踐結果運用,對作風虛浮、落實不力的干部及時調整,對善治有為的干部優先重用,實現隊伍結構與治理需求的精準適配。通過“實踐—反饋—優化”閉環,推動作風建設與治理效能深度融合,打造一支既能“接地氣”又能“扛硬活”的現代化干部梯隊,用作風轉變催生能力提升,以能力躍升促進結構優化。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選調生 張智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