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投資合作的邏輯清晰明了。兩國產業存在競爭,但更多是高度互補。通過發揮各自優勢,加強投資合作,中美完全可以實現互利共贏
今年2月,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正式投產。工廠初期規劃年產商用儲能電池1萬臺,儲能規模近40吉瓦時。得益于這一項目,特斯拉能源系統裝機量預計今年將同比增長50%以上。這個占地20萬平方米的工廠從動工到投產用時僅8個多月,再次展現了“上海速度”與“特斯拉速度”相加所產生的驚人效率,也是中美投資合作共贏的最新案例之一。
自1979年建交以來,中美雙向投資從幾乎為零增長到2600億美元,雙邊貿易額也從不足25億美元躍升至6800多億美元,兩國通過合作實現了巨大的經濟收益。目前,超過7萬家美企在華投資興業,對華出口支撐了美國國內93萬個就業崗位。同時,7000多家中資企業在美投資興業,累計投資額超過1400億美元,為美國創造逾100萬個就業崗位。例如,福耀公司2014年在俄亥俄州投資建設了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成為美國汽車產業鏈的重要一環,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成為中美投資合作共贏的典型案例之一。
中國為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了巨大投資機會、發展機遇。即使是在當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挑戰更加復雜的背景下,美國企業依然看好投資中國。今年1月,中國美國商會發布的《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48%的受訪企業將中國列為全球前三大投資目的地之一,53%的受訪企業預計2025年將增加在華投資。中國美國商會董事會主席柳青表示,中國不僅是美國企業極其重要的消費市場,也是全球創新和供應鏈網絡中的關鍵一環。
有個別美方人士提出,美國企業不在中國投資行不行?對此,很多美國企業明確表示,撤離中國不可行,在商業上更不劃算。中國市場廣闊,競爭激烈,但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不斷改善的營商環境、穩定的外商投資政策以及龐大的高素質產業工人與人才隊伍等優勢。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表示,中國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這為跨國經營者投資興業提供了十分廣闊的商機。還有少數美方人士提出,把工廠搬回美國行不行?蘋果公司曾嘗試在美國本土生產高配電腦,但最終發現美國工廠的效率遠不及中國工廠。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坦言:“沒有中國的合作伙伴們,蘋果就無法取得今天的成就。”
中美投資合作的邏輯清晰明了,盡管兩國產業有相互競爭的一面,但更有高度互補的一面。中美發揮各自長處,加強投資合作,完全可以互利共贏,達到“1+1>2”的效果。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投資中國的基礎更加牢固。國際投資者普遍認為,擁抱中國就是擁抱機遇,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中國企業赴美投資也給美國帶來發展機遇,提供就業崗位。美方將投資議題政治化,任意限制雙向投資,不僅無助于提升自身競爭力,更無法遏制中國發展,只會損害雙方企業和民眾的切身利益。
中國正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美國也在著力振興經濟。兩國從合作共贏的角度出發,可以發現到處都是合作點、新機遇。樹立正確認知,減少政治干擾,中美投資的雙向奔赴將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助力兩國經濟發展,實現共同繁榮。
《人民日報》(2025年03月31日 第 03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