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調研時指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工作。各地資源稟賦、基礎條件等不同,抓產業轉型升級要從實際出發,遵循經濟規律,突出自身特色。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以抓基層黨建促鄉村產業轉型升級為引領,全力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促進產業增值、企業增效、群眾增收,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民富裕富足、鄉村幸福安康貢獻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力量。
以黨建引領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
要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做足產業轉型升級文章,走“黨支部+企業+合作社+農戶+基地+創新+”的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模式,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讓黨員忙在產業線上,讓群眾富在產業路上,讓鄉村全面振興依托在產業興旺高質量發展上,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
以“小支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大車輪”,真正讓黨組織成為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產業轉型升級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因地制宜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依托“兩新”組織和“雙培雙帶”機制,把農村黨員培養成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致富帶頭人,把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致富帶頭人培養成黨員。同時,探索創建“人力資源經濟合作社”“人力資源創新合作社”“人力資源創業合作社”,村黨組織積極參與,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建立健全村集體經濟利益聯結機制、創新機制和分配機制,整合農業農村勞動力資源,進一步搭建農民群眾就業、創業、創新平臺。同時,要注重選派“兩新”組織黨建指導員,真正讓黨組織成為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新引擎。
以“小行動”激發干事創業“大作為”,搭建政企溝通交流的“連心橋”,激發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要積極開展“先鋒領航”“先鋒服務”行動,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搭建政企溝通交流的“連心橋”,讓黨員在產業發展一線“大顯身手”,讓黨員干部到項目建設一線、產業發展一線、產業轉型升級一線、產品銷售一線、災情險情一線,積極為群眾排憂解難,激發黨員群眾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保證產業發展項目順利實施。
以“小產業”帶動特色經濟“大發展”,建設特色化、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園區和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示范帶。從實際出發,突出自身特色,發展優勢項目和特色項目,以項目帶動產業布局推動各村“一村一品+X”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建好縣城和鄉鎮“家門口務工車間”,圓基層群眾就近就便務工就業夢,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特色產業項目,建設特色化、標準化、組織化、綠色化、規模化產業園區和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示范帶,實現產業發展、群眾致富、鄉村全面振興。
錨定培育壯大產業發展這一目標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
產業發展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興一個產業,富一方群眾。基層黨委政府作為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的主導力量和中流砥柱,要錨定培育壯大產業發展這一目標,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中搶抓機遇、把準方向、謀好思路上下功夫,從實際出發,發揮自身優勢,突出自身特色,找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力點、動力源和著力點,以黨建引領奏響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最強音。
搶抓機遇,找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力點。要搶抓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的機遇,立足轄區內環境、地理、人文、資源等優勢條件,堅持把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放在產業現代化轉型升級上,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做強做優做大資源型產業。按照黨建引領、科技助力、數字賦能、低碳轉型的思路,推動傳統產業集中化、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并進,進而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要立足鄉村擁有的優質耕地資源和廣闊土地生產力發展空間優勢,實施以各鄉鎮為重點的綠色農業示范中心建設,著力打造反季蔬菜、甜脆水果、食用菌、中藥材、生豬肉、黑山羊養殖等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加大土地流轉力度,通過建立合作社,著力在野生菌、天麻、重樓、黃精、蘿卜、茶葉等特色產業產品的精深加工產業轉型升級上做文章,提升產業產品價值和附加值,積極發展壯大長壽仁豌豆、荷包豆、朝天椒、紫甘藍、早蠶豆、反季玉米等優勢產業,努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化農業農村產業產供銷一體化新高地。
把準方向,激活新興產業蓬勃發展的動力源。新興產業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發展階段我國科技實力和經濟活力的集中體現。推動現代新興產業體系蓬勃發展,首當其沖要聚焦“準”,靶向發力才能有的放矢。按照“定一個好規劃,找一條好路子,富一方群眾,活一方經濟”的發展思路和“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培育發展“土特產”為重點,努力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優勢的種植業、養殖業,努力挖掘地方優勢特色,發展地方特色經濟,促進多形式經濟發展,形成能夠發揮各自特色優勢并具有發展潛力的經濟發展路子。圍繞宜居宜業宜游的目標,充分利用各鄉鎮資源稟賦優勢、歷史文化底蘊、民族風情特色、飲食文化意蘊等優勢,深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建設項目輻射潛力,積極主動融入省、州、縣旅游環線圈,重點打造“野生菌王國·魅力南華”“生態美食城·溫暖南華”“九府通衢地·活力南華”“創業福地·幸福南華”“旅游勝地·美麗南華”等鄉愁品牌,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產業,舉辦好各種民俗民間文化節活動,在發展好野生菌經濟、美食經濟、物流經濟、手工藝經濟、服務業經濟的同時,注重發展好文旅經濟、農旅經濟、彝繡經濟和民宿經濟等。集中力量打造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特色品牌,廣泛推廣農業機械化耕作,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保證耕地質量和農業農村綜合生產能力同步提升,激活新興農業農村產業蓬勃發展的動力源,推進農業農村產業組織化、品牌化、融合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
謀好思路,劃定未來產業加快布局的路線圖。當前,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給當前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我們必須抓住和用好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戰略機遇期,與時俱進、乘勢而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標準劃定未來產業加快布局的路線圖。積極主動做好現代產業發展規劃,主動融入省、州、縣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現代種植業養殖業、文化旅游康養業等產業發展格局,搶“新”布局,尋找切入點,挖掘“新”亮點,融入綠色能源、數字經濟、資源經濟、園區經濟、開放經濟培育等潛力產業。力爭通過黨建引領未來產業培育,引進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品牌和高端品牌,實現未來產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從弱到強。
著力聚焦重點領域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
著力聚焦“產業鏈條延長”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是延伸延展延長農業農村產業鏈、促進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按照“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總體思路,打破產業層次與價值利益鏈的藩籬,著力推動農業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要注重促進農業農村與農產品加工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要注重促進農業農村與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農村的價值創造和就業吸納能力;要著力推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社會化生態農業農村產業發展,這是實現鄉村產業興旺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措施。要積極探索推動種植業與養殖業的高質量發展融合,并與工業、物流業、休閑旅游業、服務業、文化業等多元化業態進一步融合,形成“農業農村+”“農產品+”“農業農村產品+”等多業態發展態勢。要注重農業農村多功能性的開發與利用,結合本地資源環境條件推動農業農村多功能開發、多維度融合、多層次提升、全方位發展和多元價值實現。
著力聚焦“產業保障機制”促進農業農村社會主體的投資、致富、示范引領切實發揮作用。進一步發揮政府與市場分工協同效應,是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和構建鄉村產業振興長效機制的重要保障。各級政府要在政策規劃、示范引導和投入撬動三個方面持續發力,引導社會主體發揮投資引領、產業融合引領、創新創業引領、帶動致富引領作用。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將相關職能賦予市場和市場組織;要完善產權制度,向市場主體賦權賦責,實現投資、融合、創新、創業等要素市場化。要以政府主導構建與市場制度相匹配的產權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要素組合、主體激活、產業競爭、效率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引領作用和創新示范作用,注重培育和凸顯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農村主體先進典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著力聚焦“產業科技支撐”促進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為提升鄉村產業創新能力助力。加快農業農村科技創新步伐,強化農業農村科技支撐作用,是提升鄉村產業創新能力的當務之急,也是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要充分發揮現代農業農村技術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完善現代農業農村技術體系,依靠科技應用主體對技術進步的適應能力和相關體制機制的創新,大力發揮信息技術對農業農村發展的支撐作用。要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互聯網+現代農村”“互聯網+現代產業”等信息技術,結合地方農業農村產品特色,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電商等產業模式。要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對農業農村科技成果轉化的支撐作用,鼓勵探索財政、金融協同支持鄉村產業發展的路徑,鼓勵地方財政支持政策和金融、保險、社保等部門協同發力,幫助農業農村主體增強抵御風險的耐性和韌性。要加強農業農村企業與農業農村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轉化與實踐聯結,引領帶動農業農村企業及鄉村產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著力聚焦“產業主體培育”促進新型農業農村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加快培育新型農業農村經營主體,是實現農戶與現代農業農村有機銜接的有效路徑。要以豐富的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以農民群眾為主體,通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群眾更多更好更有效參與并分享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收益和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收益。要培育培強新型農業農村組織,幫助和協助他們從傳統的農業農村生產組織和主體中超脫出來,切實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人才。要創新出臺創業融資支持政策,創新體制機制,為新型農業農村經營主體融資提供更為便利、更為有效、更為快捷的信用擔保,加大政策性銀行對新型農業農村經營主體發展的支持力度。
著力聚焦“產業利益分享”促進農戶與市場的有效銜接。通過構建緊密利益聯結分配機制,可以讓農戶參與農業全產業鏈合作并獲得穩定的收益,進而促進農戶與市場的有效銜接。要在推動鄉村產業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農戶合作社對接大市場的過程中,建立健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價值共存等機制制度,以實現參與經營合作各方利益為紐帶,以追求最低成本實現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以各方投入為基礎條件搞好利益分配和再分配,增加參與農戶的收入分配比重。要結合各鄉鎮實際和良好民風民俗特點,以壯大產業、提高產業質效、確保產業利益分享為導向,創新創造利益分享具體形式,增加農民群眾收入。積極依托農業農村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現代農業莊園等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完善多元利益聯結分配機制,通過股份合作、訂單合同、服務協作、土地流轉、技術創新、風險共擔等利益聯結分配模式充分實現農戶與其他農業農村主體的合作和利益共享,進一步調動農民群眾的生產積極性和主人翁意識。(作者:孫學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