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浪潮中,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以“政策撬動+特色驅動”的雙輪戰略,將綠水青山的生態優勢轉化為富民強村的產業勝勢。縣委、縣政府緊扣“特”“優”戰略,出臺“一村一品”產業扶持政策,構建“黨建+產業+科技+市場”的全鏈條發展體系,通過政策引導、資源整合、技術賦能,激活鄉村沉睡資源,推動松茸羊肚菌、生態甲魚、功能花卉、富硒小米、手工陳醋五大特色產業蓬勃興起,正成長為富民增收的“黃金產業”,書寫著“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鄉村全面振興新答卷。
藥食同源養生“菌”
榆社縣郝北鎮黨委依托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在云安村實施松茸羊肚菌等食用菌規模化種植,依托“企業+農戶+包售企業”的運行模式,通過邀請專家指導和實踐摸索,打造種植技術成熟、效益突出、售渠道廣泛的“致富菌”。目前已經種植規模達80余畝,每季度畝產9000斤,每畝收入4萬余元,帶動本村及周邊村莊40余人就業,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
生態甲魚涌“錢”潮
榆社縣云簇鎮黨委立足本地特色資源優勢,緊緊圍繞“生態甲魚倍增計劃”,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代養”的模式,打造集甲魚養殖、產品深加工、功能性食品研發、銷售貿易于一體的“云簇湖”熟食甲魚品牌,已開發出“福壽雙全”“金六甲”“團魚——羊肚菌甲魚”“黃花甲魚”“鱉甲湯”“小米燉甲魚”等熟食產品,產品遠銷山西、河北、天津、河南等地。目前,甲魚養殖規模達到30萬只,年銷售額達700萬元,帶動村集體增收21萬元。
姹紫嫣紅“花樣”致富經
榆社縣社城鎮通過建立“黨組織引領+企業帶動+能人技術支持+農戶參與”的利益聯結運營模式,按照“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建設產業化、特色化”的發展理念,圍繞市場需求培育發展特色花卉產業,種植品種以市政草花和家庭鮮花為主。逐步將社城花卉產業園打造成為集育苗、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全市最大花卉生產基地,各類產品遠銷至北京、上海等地,年產值近1500萬元,帶動村集體年增收近30萬元,花農戶均年增收近4萬元,務工性收入200余萬元。
米香萬家“粟”造不凡
榆社縣河峪鄉黨委發揮“聯村黨建”對于統籌資源要素、破除發展瓶頸、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作用,以東形彰、青陽坪、西周三村共建的河峪小米聯合黨組織為主導,建成東形彰片區千畝有機旱作谷子示范園區,通過滲水地膜覆蓋穴播、增施富硒有機肥機器脫粒等有機旱作集成技術實現標準化生產,該示范園區已種植谷子超3000畝,帶動周邊1300余戶穩定增收,戶均年增收3500余元。河峪小米先后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山西功能農產品品牌等榮譽。
手工陳釀“糧”心造
榆社縣北寨鄉黨委堅持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統籌建設占地10畝的“飲龍池”純糧食醋生產基地,年產優質純糧食醋達300多噸,實現年產值突破1000萬元。同時,以“產業+基地+種植”的形式,組織15個村黨支部與企業簽訂黨建共建協議,50余名黨員帶頭發展訂單高粱種植,帶動638戶農戶建成1568畝標準化種植基地,累計吸收就業100余人次,確保農戶持續穩定增收。(中共榆社縣委組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