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考核不是簡單的“打分排名”,而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系統性工程。只有堅持“觀天氣”與“接地氣”結合、“重結果”與“看過程”并重、“樹風向”與“強導向”統一,才能讓考核真正發揮“風向標”“指揮棒”“助推器”作用,激發干部擔當作為內驅力,勇攀事業發展新高地。
上接“天線”,下接“地氣”,讓考核既有高度又有溫度。 綜合考核要把準方向,既要對標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又要契合基層實際和發展需求。如果只強調“觀天氣”,對上級考核文件生搬硬套,極有可能導致考核內容脫離實際,執行中“水土不服”;反之,若一味“接地氣”,忽視大局導向,又容易陷入局部思維,偏離全域戰略目標。因此,綜合考核必須兼顧宏觀與微觀,既設置諸如科技創新、工業開票、新簽約億元項目等符合市域戰略規劃的“硬指標”,又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差異化考核標準。在對工業鎮、開發園區考核上突出產業升級要求,加大科創指標和項目指標的權重;在對城區街道考核上強化社會治理的權重,既實現政策壓力傳導,又保護基層創新活力,確保“指揮棒”精準發力。
既看“結果”,也重“過程”,讓考核既謀本手也抓先手。 綜合考核要把穩航向,單純以結果論英雄,容易導致急功近利、不利于長遠發展;而過分強調過程,又可能陷入形式主義的窠臼。科學的考核應當既以實績論英雄,又以過程促落實。因此,必須構建全鏈條、多維度的考核機制,通過建立常態化監測、動態化評估、階段性反饋的工作閉環,實現考核數據的實時采集、動態分析和精準研判。要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打破數據壁壘,實現考核信息的互聯互通,確保每個工作環節、每項任務進展都有據可查、有章可循,讓考核擺脫“搞平衡、看感情、打和牌”的怪圈,各屬地板塊通過反饋信息能夠及時發現問題、調整策略,真正形成“目標—執行—反饋”的良性循環,確保“助推器”高效運轉。
既立“標桿”,又明“獎懲”,讓干部既有勁頭也有奔頭。 綜合考核要把牢導向,“干好干壞不能一個樣”。一方面,要通過考核發現和表彰先進,讓實干者實惠、有為者有位。特別是對負責指標連年排名前列的干部要優先晉升職級、提拔使用,對攻堅攻克重大要素的部門要給予專項獎勵,真正讓吃苦者吃香、優秀者優先。另一方面,要強化考核的約束作用,對落實不力、成效不彰的及時約談提醒,對弄虛作假、敷衍塞責的嚴肅追責問責,形成有力震懾。要將考核結果與干部培養使用緊密結合,針對考核暴露的能力短板開展精準培訓,針對共性問題優化制度設計。通過考用結合、獎優罰劣,讓干部隊伍始終保持“拼”的精神、“闖”的勁頭、“實”的作風,真正將政策導向轉化為干部的行動自覺,確保“風向標”清晰指引。(劉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