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振興人才支持計劃,加強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壯大農村各類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隊伍。人才興則事業興,人才強則鄉村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必須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引導各類人才向鄉村聚集、為振興賦能,為鄉村發展注入不竭源泉,合力譜寫鄉村全面振興的壯麗篇章。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關鍵在科技、在人才。當前,鄉村發展面臨人才短缺困境,尤其缺乏愿意扎根鄉土的高素質人才。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必須拓寬聚才視野,既“就地取才”,也“廣引活水”,整合鄉村發展需求,分類厘清產業類型,編制緊缺人才清單,打通線上線下雙渠道,全方位展示鄉村發展的機遇和藍圖,吸引優秀人才投身鄉村建設。以“鄉愁”“鄉情”為紐帶,打好引才“感情牌”,利用駐外流動黨員黨支部、商會等載體,深挖優秀人才資源,引導在外優秀企業家、大學畢業生、務工人員等反哺家鄉、就業創業。樹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引才理念,用好專家服務團等高層次人才資源,幫助破解產業發展難題,為鄉村建設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隨著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農業生產逐漸向智慧種養轉變,電商直播打破地域限制,為“土特產”打開新市場……這些變化也對人才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必須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堅持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為人才“量身定制”個性化課堂,提供“走出去”學習交流的機會和平臺,培育更多“田園大師”“創業達人”“科技精英”等專業人才。發揮高校、黨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優勢,圍繞各地產業發展需求,建立健全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完善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引育模式,為鄉村一線培養和輸送緊缺人才。常態化開展送技下鄉、一線課堂、“村播”帶貨等活動,把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送到田間地頭、廠房車間、百姓家中,讓鄉村涌現出更多懂技術、跟潮流、善經營的優秀人才。
人才不僅要“引得來”“育得好”,更重要的是“留得住”“用得巧”。鄉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也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沃土,現代生物技術、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在農村領域也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應加強對農業科技人才發展的扶持力度,整合政策、資金、項目等,大力扶持成長期、創業期的人才項目,引導更多優秀人才深扎根,在鄉村舞臺大顯身手。要持續優化人才評價機制,打破學歷、資歷等門檻,以能力論英雄,以實績評高下,定期舉辦技能競賽、展演展示等活動,選樹鄉村人才典型標桿,營造濃厚的愛才氛圍。要用心用情辦好衣食住行、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關鍵小事”,讓人才干事有勁頭、生活有盼頭、發展有奔頭,不斷增強成就感、獲得感和歸屬感,切實將人才“關鍵變量”化為鄉村全面振興的“最大增量”。(作者:李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