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近年來,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全面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和實戰化運行,通過“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高效解決了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有力回應了群眾對平安的期盼,為中國式現代化武鄉篇章創造了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建強實戰陣地——直面群眾解決訴求
“這里就像‘超市’,不管有什么問題,都可以找到對應窗口,還可根據需求挑選自己滿意的調解室。”張女士點贊道。
走進占地面積超500平方米的縣綜治中心,布局合理、指示清晰,讓人仿佛置身購物超市。矛盾糾紛調解、法律咨詢援助、心理咨詢輔導、社會保障服務……這里的每一項民生服務和解決方案,都像是供群眾精心挑選的商品。無論鄰里間的小矛盾,還是涉及法律政策的大問題,都能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
進入新時代,社會治理面臨新挑戰。如何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高質量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武鄉縣靶向發力,啟動和實施了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牽頭整合訴訟、檢察、公共法律、首席法律咨詢、信訪五個中心服務功能于一體,設置安檢服務區、接待引導區、多元解紛區、談心談話室、訪調對接室、檢察服務室、法律服務室、法官辦公室、訴調對接室、領導接訪室、綜合協調辦、科技法庭“三區七室一辦一庭”,帶動形成“訪、調、裁、審、處”一體貫通,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行業性調解、專業性調解多方聯動的“1+5+X”多元解紛模式,搭建起直面群眾、解決訴求的“服務部”。
截至目前,縣綜治中心訪調對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30余件,提供法律咨詢服務120余人次,訴前調解330余件,速裁快審開庭120余件,提供心理咨詢服務50余人次。
健全工作機制——話有處說事有處辦
2024年11月2日,豐州鎮寶塔社區網格員尚瑞玲上報:紅星小區生活垃圾無人清理、路燈無人維修、門房無人看管……居民苦不堪言。
接到上報后,縣綜治中心立即召集縣住建局、寶塔社區及小區黨支部實地查看。原來,該小區由于年代已久,基礎設施老化,加上2024年9月初物業撤走,一直處于無人管理狀態。
在縣綜治中心牽頭協調下,通過召開小區全體業主會議,推選出8名樓棟長協助黨支部書記處理相關工作,并逐一解決現有問題。目前,小區已恢復正常運轉,居民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這是武鄉縣綜治中心“精準式”分流化解群眾合理訴求的一個生動實踐。近年來,該縣以綜治中心為依托,建立群眾訴求表達線下處置通道,搭建群眾報事說事和矛盾問題解決的直達直辦載體,健全完善工作機制,推進各類訴求直訴直辦、即訴即辦、限時辦理,形成矛盾糾紛“集成式”受理、“精準式”分流、“一站式”化解新格局,努力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法治化水平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規范化水平。
民生之事,點滴皆重。縣綜治中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全方位為群眾提供調解、法律等多種服務,實現了群眾訴求一站式受理、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確保群眾話有處說、理有處講、事有人辦、難有人幫,把信訪矛盾糾紛防范在源頭、化解在基層。
2024年,該中心上報信息71647件,現已全部妥善處置、按時辦結,全縣矛盾糾紛一次性化解率持續提升,群眾參評率、滿意率均達98%以上。
強化力量保障——網格同行社會參與
“小豆啊,真是個好閨女。”日前,祥瑞府小區80多歲的劉大爺逢人便說。
小豆叫豆琦,是豐州鎮太東社區的專職網格員。劉大爺兒女不在身邊,豆琦常往他家跑,這不,發現劉大爺家地下室漏水,拍了照便去找房地產公司解決問題。326戶網格居民,家家有小事,事事都在豆琦的心上,“把居民的每件小事做好,就等于做了件大事。”
豆琦僅僅是武鄉縣千余名網格員隊伍中的一員。近年來,該縣以網格為最小治理單元,全面推進網格員隊伍建設,完善網格員日常管理制度,細化考核獎懲辦法,持續深化網格員能力提升行動,全縣規范劃分社區網格56個、農村網格416個、專屬網格41個,設置城市微網格407個、農村微網格1332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513名、網格輔助員1739名,構建起“1+1+N”的網格隊伍體系,推動網格員常態化入戶走訪、排查化解矛盾糾紛、收集社情民意、報送情報信息、服務保障群眾,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網、“一網共治、一格護安”。
“感謝劉局長的耐心調解,我的心事總算解決啦!”“不用謝!我退休啦,叫我老劉就行。”這是縣綜治中心專職人民調解員劉雙慶與糾紛當事人的對話。劉雙慶原是縣信訪局局長,從事基層信訪工作20余年,既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又有嫻熟的調解經驗。
綜治工作重在抓前端、治未病。武鄉縣不斷強化力量保障,拓寬調解員選聘渠道,聘請從各鄉鎮、各部門主要領導崗位退休的老同志擔任專職調解員,進一步充實調解隊伍,并在縣綜治中心打造信訪調解室2個、常駐調解員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