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熱線,架起橋梁;一聲回應,溫暖民心。近年來,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作為連接政府與群眾的“連心線”,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多部門熱線整合、服務范圍擴大,“一個號碼管服務”的便民模式更加深入人心。但在實踐中,如何讓熱線既保持溫度又不失準度,既壓實責任又不增負擔,成為考驗基層治理智慧的新課題。
從分散受理到統一歸并,政務服務熱線整合的背后,是政府服務理念的升級。過去,群眾遇到問題常常面臨“號碼難記、訴求難分、部門難找”的困擾。如今,多線合一、一網通辦,不僅讓群眾訴求有了“一站式”出口,更推動了部門協同和資源統籌。數據顯示,全國多地12345熱線接通率、辦結率、滿意率持續提升,大量矛盾糾紛在基層一線化解。這種“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的實踐,正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生動詮釋。
然而也要看到,熱線整合成效顯著的背后,新問題也逐漸顯現。一方面,“工單爆滿”與“權責模糊”的矛盾突出;另一方面,考核壓力與惡意投訴形成雙重擠壓。這些問題暴露出,熱線服務在標準制定、流程優化、權益保障等方面仍需深化精細治理,需要堅持問題導向與系統思維。一是要筑牢制度根基,建立科學合理的權責清單,完善工單分派的專家研判機制,通過大數據分析繪制“訴求熱力圖”,讓分流轉辦更精準。二是要優化考核體系,在強調“接訴即辦”的同時,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對非職責范圍等情況予以甄別,為基層干部減壓賦能。三是要強化法治保障,針對濫用投訴、虛假舉報等行為完善法規約束,維護正常行政秩序。唯有如此,才能讓熱線既成為群眾的“暖心線”,又成為干部的“減壓閥”。
政務服務熱線的變遷,折射出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從“接得住”到“辦得好”,從“量變”到“質變”,關鍵在于把握好“為民服務”的初心與“實事求是”的準心。當我們在完善機制中厘清邊界,在技術賦能中提升效能,在法治軌道上規范運行,這條熱線必將煥發更大生機,真正成為凝聚社會共識、推動共建共治的治理紐帶。(作者:李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