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8日,中關村論壇平行論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享論壇暨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大成果發布會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隆重召開。在同期舉辦的懷柔科學城生命科學產業發展研討交流會上,北京懷柔科學城生命科學產業創新研究院微創醫學轉化研究所(以下簡稱“微創醫學轉化研究所”)作為首批成立的研究所之一正式揭牌,標志著懷柔科學城在生命健康領域全鏈條創新生態建設邁出關鍵一步。
聚焦微創醫學前沿,打造全鏈條創新平臺
微創醫學轉化研究所依托懷柔科學城科技設施集群優勢,聚焦生物醫學成像、腦機接口、微創外科術式創新等核心領域,致力于打通“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臨床轉化-產業落地”全鏈條。研究所所長、國際知名微創外科專家、北京航空總醫院消化病中心主任張建國教授在揭牌儀式上表示:研究所將以解決臨床痛點為導向,推動術式創新與醫療器械研發深度融合,為全球微創醫學發展提供“中國方案”。
張建國教授重磅展示“自然通道手術(NOEES)”,定義微創外科新范式
作為研究所成立后的首場學術活動,張建國教授以《自然通道手術:微創外科術式創新引領醫療器械創新的示范之路》為題發表主旨報告,首次系統性公開展示由其提出并命名的“自然通道內鏡手術(NOEES)”技術體系。
張建國教授指出,與傳統外科手術不同,NOEES手術的最大特點是“道”法自然,即手術入路是人體的自然通道而非人工通道,可將手術創傷降到最低。而傳統外科手術常須體表和(或)體內“穿墻打洞”才能完成。此外,NOEES手術還具有精準診斷、精準治療、察打一體、祛除病灶、保留器官等優點,正在成為微創外科技術發展的前沿之一。直面臨床痛點,通過術式創新帶動器械創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危為安,努力為病人提供最優解決方案。在此過程中,臨床醫生既是出題者,又是解題者,通過醫工交叉產學研深度融合才能最終為患者解決問題。本著真解決問題、解決真問題,張建國團隊在國際上完成了多項術式創新,為消化疾病的解決提供了“爆款方案”。
值得關注的是,NOEES技術自提出以來迅速獲得學界認可。2024年12月1日,北京整合醫學學會自然通道手術(NOEES)分會正式成立,張建國教授當選為首任主任委員,世界消化內鏡組織(WEO)主席、多位著名國際消化內鏡專家等擔任名譽主席和顧問。該分會已成為NOEES技術標準化推廣與國際化合作的核心平臺,目前相關成果已通過央視等主流媒體專題報道,并向全球醫療機構輸出技術標準。張建國教授強調:“微創沒有止境,NOEES將推動外科進入‘超微創時代’。”
科技集群賦能,劍指全球微創醫學高地
懷柔科學城作為全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已布局37個科技設施平臺,累計開放科研機時超123萬小時,為微創醫學轉化研究所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研究所將依托科學城的超級計算中心、生物醫學成像大科學裝置等資源,加速AI輔助手術規劃、智能器械研發等跨界融合創新。
未來,研究所計劃在三年內孵化10項原創技術、落地5款高端醫療器械,并聯合國內外頂尖機構共建“自然通道手術示范中心和培訓中心”,推動中國微創醫學標準走向世界。
結語
微創醫學轉化研究所的成立,是懷柔科學城構建生命健康全鏈條創新生態的重要里程碑。隨著NOEES等技術的持續突破,中國微創醫學正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跨越。正如張建國教授所言:“讓微創手術回歸自然,讓世界看到中國創新的力量!”
(任能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