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雜志發表的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強調,要以“十年磨一劍”的堅定決心和頑強意志,只爭朝夕、埋頭苦干,一步一個腳印把建成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標變為現實。廣大科研工作者應秉持“精品意識”,不騖于虛聲,不馳于空想,以不畏艱險、銳意進取、久久為功的實干韌勁和執著精神,錨定目標、鉚足干勁、全力奔跑,朝著建成科技強國的宏偉目標奮勇前進。
工貴其久,業貴其專。用心專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來成就一番事業的必備品質。從刷新深海海底鉆探紀錄的萬步炎,到深耕治沙一線近40年的徐先英,再到推動氣象衛星跨越式發展的張志清。無論“從0到1”,還是“從1到100”,勇闖“無人區”,搶占制高點,無數科研工作者,干一行、專一行,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不茍,“千萬錘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勇敢逐夢,讓奮斗的歷程煥發絢麗的光彩。科研工作者應秉持“一輩子辦成一件事”的執著,提高標準、對標一流,精耕細作、精雕細琢,橫向做到邊,縱向看到底,既重有形更重有效,既重過程更重結果,以時時不松懈的狀態將工作落實到位、做到極致、干成精品。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當船到中流、人到半山之時,能否克服阻力、頂住壓力、勇毅前行,考驗著每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論是國產芯片正在打的“翻身仗”,蹚出科技自立自強的新路;還是“連續變量”集成光量子芯片領域實現新突破,實現彎道超車。一系列新成果、新突破,生動折射出我們自主創新、自立自強,跑出一條科技創新向前延伸、向上攀登的路。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敢叫板、善攻堅,才能跨越“封鎖線”,贏得“主動權”。科研工作者應善于抓住重點、敢于創新,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主動作為、大膽嘗試,從危機和困難中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技術之根在于新,創新之本在于用。科技成果轉化了,才是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和競爭力。“一張A4紙內容的成果,凝結的卻是3年的心血。每一項指標,都經歷了科研、論證、產業化探討等多個環節,最終凝練而來。”推動更多先進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一環。應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手抓有基礎有優勢的科技攻關,一手抓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統籌各類創新平臺建設,健全“揭榜掛帥”“領題攻關”等機制,推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讓科研工作者“心無旁騖”搞創新,“放開手腳”攀高峰。(宋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