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全面振興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關鍵戰役,更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工程。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需從組織建設、產業升級、治理創新、人才支撐四個維度協同發力,構建全鏈條、多層次、可持續的發展體系,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持久動能。
筑牢“黨建引領”核心軸,凝聚發展向心力。堅持把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鄉村全面振興“第一工程”。要完善“頭雁領航”機制,實施村黨組織書記能力提升計劃,通過專題培訓、跨村掛職等方式,培育政治過硬、視野開闊、善抓發展的帶頭人。深化“區域聯動”模式,打破行政村界限,建立聯村黨委、黨建聯盟等協作平臺,統籌資源調配、產業布局和矛盾化解,實現組織共建、發展共謀、成果共享。推行“黨員先鋒”行動,設立黨員責任區、示范崗,在環境整治、技術推廣等重點領域發揮模范作用,讓黨旗在鄉村全面振興一線高高飄揚。
打造“三產融合”動力鏈,激活產業新潛能。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需破解“碎片化”“低端化”瓶頸。通過前端夯實生產基礎,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發展智慧農業、數字農場,提升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中端延伸產業鏈條,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集群,開發預制菜、功能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后端拓展新興業態,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田園綜合體、電商直播基地等載體。才能激活產業潛能,促進科技成果向田間地頭轉化。創新“利益聯結”模式,推廣“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
構建“三治協同”治理網,提升鄉村軟實力。大力推動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通過完善“村民議事”制度,搭建“鄉賢參事會”“院落懇談會”等協商平臺,重大事項實行“四議兩公開”,激發群眾主人翁意識。健全“法律服務體系”,實施“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合同審查、糾紛調解等服務。創新“文明積分”機制,將環境整治、孝老愛親等納入積分管理,與惠民政策、榮譽評定掛鉤,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立“數字治理”平臺,整合基層黨建、民生服務等數據資源,實現事項“一網通辦”、問題“智能預警”、監督“云端透明”。
培育“多元共育”人才庫,強化智力支撐力。破解人才短缺需打好“引育用留”組合拳。實施“鄉賢回歸”計劃,建立在外人才信息庫,通過政策扶持、鄉情聯絡吸引企業家、技術能手返鄉創業。完善“定向培養”體系,依托職業院校開設涉農專業訂單班,為鄉村輸送農技推廣、電商運營等專業人才。創新“柔性引才”機制,組建鄉村全面振興顧問團,通過項目合作、技術指導等方式集聚高端智力資源。構建“成長護航”環境,在職稱評定、創業融資等方面給予傾斜,讓人才在鄉村有事干、留得住、能出彩。
鄉村全面振興既是攻堅戰,更是持久戰。當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當產業活力激發出內生動力,當治理創新營造出和諧生態,當人才活水潤澤希望田野,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必將繪就。這需要以系統思維謀篇布局,以釘釘子精神狠抓落實,在接續奮斗中書寫鄉村全面振興的時代答卷。
(作者:謝俊奇,衢州市常山縣大橋頭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