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從黨中央關心關注的重大問題、農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入手,既著眼當前,部署2025年“三農”工作中必須抓緊抓好的一些要事實事;也放眼長遠,著力健全推進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通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我們一定能夠實現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不斷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筑牢創新發展根基。美麗鄉村建設已經取得長足發展,但部分鄉村依然找不到突破方向,“扎堆開發”“依樣畫葫蘆”的問題依然存在,嚴重制約了鄉村發展活力。破除狹隘認知,就要在發展觀念上實現轉變,走因地制宜、深度挖掘的新路子。要淡化單純以政績為綱的功利性,不能只緊盯短期數據攀升、項目落地規模,而是要深度融入鄉村脈絡,以村民的實際訴求為根本出發點,從產業布局的精巧構思,到文化建設的匠心獨運,唯有穩扎穩打,才能精心打磨好鄉村長遠發展的根基,實現進一步的振興蛻變。
鋪筑區域合作通途。傳統鄉村發展常受地域局限,產業鏈不完整導致農產品銷路不暢,產業模式單一難以吸引投資,文化吸引力不足導致鄉村發展求變無門,仿若置身無形樊籠。要打破空間壁壘制約,就要在區域合作上持續發力。各鄉村要跨越地理界限,攜手聯動,基層干部要勇敢走出辦公室的方寸之地,奔赴田間地頭、深入鄰村鄰鎮,積極與周邊區域洽談產業協同、跨區聯動,共商文旅融合新路徑,讓資源在更大空間內流動、互補,打破鄉村發展的空間壁壘,為鄉村全面振興開拓區域合作新路。
譜寫主動布局新篇。往昔鄉村發展,往往是“事找人”,被動應付,工作按部就班難有突破。要把準鄉村發展脈搏,“人找事”,主動作為,主動謀劃,打好強勢突圍的組合拳。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產業布局上,當春日播下種子,就要提前謀劃秋收后農產品如何借助電商、冷鏈物流等現代手段暢銷四方,同時思索來年怎樣改良種植品種,迎合市場新需求。打破時間枷鎖,提前布局落子,讓鄉村發展各階段如緊密咬合的齒輪,環環相扣、節節攀升,才能在鄉村振興賽道上搶占先機,用一分時間做出十分成果。
打造條線協同矩陣。長久以來,受到管理體制、產業環節、區域差異等不同因素影響,鄉村振興工作者常陷入各自為戰的泥沼,難以打出組合拳。破除“自掃門前雪”困境,就要匯聚多方合力,打造工作矩陣。要做到“火車只有一個頭”,明確牽頭單位,明晰條線工作范圍、權責清單,清掃“模糊地帶”,打破分工隔閡。同時,要以政策引導、資源賦能,全面激發農創客、鄉村工匠等基層人才的干事創業熱情,推動各類人才在鄉村全面振興大舞臺上大顯身手,構建人盡其才、高效聯動的新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