轄區企業多個項目回款困難,社區公共法律服務驛站律師登門拜訪,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耐心指導;設立“園區長”,負責園區與社區的日常聯絡工作,破解“入駐企業2萬多家,經濟發展辦公室只有8個人”的難題……針對轄區企業需求多元化、人員類型多樣化的特點,浙江杭州余杭區倉前街道探索成立實體化運行的科創社區,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務,助力多方共贏。
科創社區里,只有園區樓宇、大小企業,戶籍人口為零。成立這一社區正是基于轄區科創企業集聚的特點,針對服務對象的需求,盡最大可能以精準服務推動企業發展。這一探索帶來不少啟示。
社區治理與服務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比如,學區型社區可以聚焦教育配套、工業型社區可以側重關注勞動關系、老齡化社區可以注重完善養老服務……只有切實摸準定位,才能打造出更“合腳”的“鞋子”,走得更穩更遠。
敢于探索、敢于嘗試,是應有的作風。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8個人如何更好服務2萬多家企業?為更好延伸工作觸角,科創社區先行先試,招募“超級志愿者”作為“園區長”,及時收集企業所需所盼,更好協調各項資源。9個月時間里,解決企業經營、政策、人才等方面的問題320余個。改革發展總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大膽探索、敢為人先,才能破難題、闖難關,不斷打開發展新天地。
優化營商環境,細微之處見真章。時下,有的地區設立企業服務站,為企業提供工商注冊、政策咨詢等一站式服務;有的推出“企業服務官”機制,協助解決人才公寓申請、員工子女入學等問題;還有的設立“商事調解中心”,幫助企業快速化解勞動爭議、商業合同爭議,降低訴訟成本……不斷提升治理和服務的精細度,有利于優化營商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帶動整個地區發展。
從四川成都曹家巷成立“居民自治改造委員會”、打造居民自治拆遷的樣本,到北京東城一些社區邀請熱心居民擔任“小巷管家”、激活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再到浙江杭州余杭區科創社區的實踐,近年來,基層治理走向專業化、規范化的同時,基層干部跳出“舒適區”、敢做“拓荒者”,創新的腳步亦未停歇,諸多群眾、企業和地方從中受益。
基層治理任務復雜而艱巨,進一步激發基層創新能力、讓基層干部敢想敢干,還需進一步為其“松綁”“減負”,建立必要的激勵和容錯機制。充分發揮基層干部和群眾的智慧,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會越來越精彩。
(摘編自《工人日報》,原題為《當好企業的“超級管家”,蹚出基層治理新路》)
《人民日報》(2025年04月02日 第 05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