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就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強調要“堅持開門教育,自覺接受群眾監督評判,確保學有質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集中教育不能閉門造車,黨員干部必須積極“走出去”,主動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在與群眾互動中受觸動、受教育、受啟發。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對黨內的一些突出問題,人民群眾往往看得很清楚。實際上,“舌尖上的浪費”、“車輪上的鋪張”,都具有一定的隱蔽性,群眾發現得最及時、最深入。開門問政,就是打開天窗說亮話,讓群眾說出作風頑疾、關鍵環節堵點,將問題擺在桌面,不回避、不遮掩。廣大黨員干部當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下,聽民聲、察民意、訪民情,多坐坐群眾的“熱炕頭”“小馬扎”,多聽聽群眾的“牢騷話”“弦外音”,沉潛“水底”、一探究竟,從群眾意見中發現當前形勢下“四風”問題出現的新形態、新變化,有的放矢地治歪風、祛邪氣、養正氣。
找準問題是前提,解決問題是關鍵。人民群眾身處實踐最前沿,無論是“政績工程”“面子工程”,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作風問題,群眾最知道癥結在哪、如何整改。問計于民就是要從辦公室中走出去,找到群眾創新實踐中的金點子、土方子。廣大黨員干部當用好“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個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和工作方法,發揚謙虛好學的工作作風,真心問計、真誠納計,及時將人民群眾有用、管用、實用的意見建議篩選出來,以“腳力”強“腦力”,源源不斷地汲取實踐力量和理論智慧。
開門教育,保證的是學習效果,贏得的是民心民意。評估學習教育的成效,需要用事實說話,把學了什么、做了什么、改了什么擺出來、曬一曬。主動將考評的標尺交到人民手中,多種形式“開門請客”,邀請群眾“閱卷打分”,群眾滿意一件、畫上一筆,對群眾不滿意的,及時“加時”“返工”“補課”,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以嚴實的作風、堅決的態度把群眾最直接、最關心的利益問題辦扎實、辦到位,確保集中教育真正走深、走心、走實。中央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規定,而是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要注重將好的經驗做法總結提升為制度規定,以實實在在的整改成效取信于民,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更足、滿意度更高。(作者:張卓愚、萬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