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深化“校園餐”等方面突出問題治理,讓群眾可感可及。“校園餐”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涉及部門多、鏈條長,山東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紀檢監察工委聚焦“校園餐”全鏈條、各環節,整合各類監督力量,全力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強化統籌部署。一是充分傳導壓力。督促黨委、政府加強對全區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工作的全面領導,以呈報專題報告、工作提示等方式,提請將整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先后4次向黨工委報告“校園餐”整治工作推進情況,向“兩委”領導呈報工作提示4輪次、調研建議2份。二是細化責任分工。區紀檢監察工委協同教育、市場監管等職能部門結合各自工作實際,研究全區“校園餐”整治工作計劃、階段安排和監督重點方向、關鍵環節,同步建立起“一方案、三清單”,召開專題座談會、工作聯席會3次,明確各方職責權限、細化相關工作措施14項。三是整合人員力量。牽頭組建工作聯合小組,配強監督力量,每周現場督導、定期蹲點指導,監督、指導職能部門建立了定期風險會商等協同工作機制,推動學校健全了“學校+部門+家長”三方陪餐等工作制度,“校園餐”領域市民熱線投訴率同比降低21.5%,群眾滿意度同比提升15%,校園食品安全問題“零投訴”,切實提升了學生和家長的獲得感、幸福感。
強化協同聯動。一是拓寬監督渠道。強化與督查、市民熱線等單位的協同配合,從專項工作方案、領導指示批示、負面清單、巡察反饋、來信來訪、輿情事件和12345市民熱線等渠道中排查梳理問題;探索形成與行政監督、審計監督等其他各類監督貫通融合的工作辦法,逐步建立協同監督、督促整改等工作機制。2024年通過各類監督渠道梳理發現“校園餐”領域需重點關注問題5個,發現并查處違規違紀問題2起。二是開展聯合監督。區紀檢監察工委協同教育、市場監管、審計等職能部門聚焦“校園餐”突出問題開展聯合監督檢查2輪次,發現并整改問題隱患310余個,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8個,推動完成了全區學校的大宗食材和配餐企業的招標工作、食堂獨立專用賬戶的開設工作。目前,全區64所學校獨立專用賬戶開設率、食堂自主經營率、統一制度規范率均達100%。三是創新社會監督。持續用好“小廉”志愿監督服務平臺,從學校教師和學生家長代表中選聘20余名“小廉”志愿監督員,通過召開專題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收集“小廉”志愿監督員在“校園餐”管理中反映問題和意見建議10條,推動“小廉”志愿監督員協助紀檢監察機關開展監督,打通“校園餐”專項監督“最后一公里”。
強化成果運用。一是協同評估成效。去年10月,組織開展“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專項監督反饋問題整改成效評估工作”,統籌紀檢監察工委、市場監督管理部、社會事務部人員力量成立6個評估小組,制發評估工作方案,梳理形成28項工作情況評估指標、33項制度落實情況評分指標,線上線下共收集調查問卷1.8萬余份,集中兩周時間對轄區內64所中小學、幼兒園進行“全覆蓋”成果評估,總結“校園餐”管理經驗做法10余項、發現問題110余個,收集意見建議60余條。二是協同推動整改。堅持整改整治一體推進,將監督發現問題按照制度機制、責任落實等5個方面進行分析和反饋,提出2方面50項內容的制度清單,督促、指導職能部門問題整改,對整改情況開展“回頭看”2輪次。針對家長反映集中的“校園餐”品類不夠豐富等問題,督促部門強化科學配餐、加強配餐監管,目前,開發區自營食堂學校食材采購成本占餐費總收入約70%,高于省市要求10個百分點,累計增加菜品115個、水果57種,配餐企業利潤率下降3個百分點,惠及學生6900余名。三是深化以案促改。針對監督發現的、案件暴露的制度落實不嚴格、工作流程不理順等共性問題,協同職能部門挖根溯源,共同查找“校園餐”管理領域制度建設、廉政建設等方面的短板漏洞,下發紀檢監察建議書1份,聯合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和廉潔文化宣教活動2場次,覆蓋黨員干部210余人,確保查處一案、警示一批、治理一域。(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紀檢監察工委 王興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