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超車: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方案》:苗圩著;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
依托新能源汽車的換道突破,10余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取得長足進步。但也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們距離汽車強國目標還有很大差距。我國汽車企業在圍繞動力變革展開的“上半場”競賽中取得優勢,而決定勝負還在“下半場”。圍繞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展開的“下半場”競賽,競爭會更加激烈。為了贏取主動權,我們的首要任務是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汽車產業新質生產力,迎接自動駕駛汽車時代的到來。
事實上,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變革已經拉開帷幕。2023年上半年,我國具備L2級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42.4%,為L3級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發展打下堅實基礎。2024年6—7月,我國公布了首批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名單,以及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總體來看,智能網聯汽車已經從小范圍的測試、驗證,邁向了技術快速演進、規模化應用發展的關鍵時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化發展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此外,通用大模型成為實現自動駕駛的最大助力。特斯拉公司率先打通“端到端”整車計算平臺,依靠神經網絡完成了從物體識別到環境理解再到決策的全過程,憑借其在數據、算力、算法方面的積累,在自動駕駛技術上形成一定領先優勢。“開哨”即高潮,“下半場”競爭之激烈,由此可見一斑。
智能化網聯化技術和產品仍然在快速迭代,應用場景、商業模式、競爭格局等還沒有確定,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仍處在關鍵窗口期。在此背景下,我們必須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統籌謀劃,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領先優勢。
凝心聚力打造開放的產業生態至關重要。大多數車企并不具備研發車用操作系統的能力,軟件開發企業也需要充分理解汽車功能需求以及安全性、可靠性等要求。各自為戰、相互封閉只會導致資源進一步分散,讓企業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陷于被動。“下半場”競賽,不能僅靠單家汽車企業單打獨斗,必須組織起來打“團體賽”。推而廣之,智能網聯汽車是跨界融合的產物,涉及汽車、交通、通信、測繪、安全、IT等不同領域,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凝聚跨行業的力量,搶抓產業發展的窗口期。
呈現在讀者面前的這本《志在超車: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方案》,主旨就是把我對汽車智能化革命、汽車領域新質生產力、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等主題的認識和思考記錄下來,結合這些年來的工作經驗和調研結果,對產業發展中出現的各種現象和問題進行客觀評述。一方面,試圖探索產業發展的基礎邏輯,總結出某些可供業內人士參考的帶有規律性的基本原則;另一方面,以通俗平實的語言,介紹汽車智能化革命的基本內容,闡釋自動駕駛技術及其生態,為汽車愛好者了解智能網聯汽車和自動駕駛提供參考。
比起“上半場”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客觀條件,“下半場”我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起點更高。這就要求我國汽車產業以更前瞻的洞察、更高效的創新,搶占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大算力芯片等新興技術與汽車產業深度融合,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領先優勢,真正實現換道超車。
(作者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此文為《志在超車: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方案》前言,本版有刪節,標題為編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