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作為文科領域的“老牌”專業,既承載著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又肩負著培養適應時代需求的復合型人才的重任。在時代的飛速發展背景下,社會對具備扎實專業功底、卓越實踐能力的漢語言人才需求更為迫切,從蓬勃興起的文化產業亟需的創意策劃人才,再到企事業單位期盼的能精準撰寫文案、有效溝通協調的綜合型員工,無一不凸顯出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體系優化、創新、升級的緊迫性。這一背景下,緊扣“新文科”視角探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搭建起從“理論”邁向“實踐”的穩固橋梁,為社會培養出一批專業素養高、語言能力強的綜合型人才,成為擺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新文科理念的內涵及特點
新文科即具有創新性、融合性與時代性的文科發展理念,是引領傳統文科專業朝著新時代方向邁進的基本理念。創新性是新文科理念的顯著標識,強調顛覆傳統文科的固化教學模式,摒棄單調的、重復的知識灌輸形式,鼓勵師生大膽采用前沿教學方法,積極從現代社會學、心理學等多元視角,剖析文學作品的深層意蘊,從而激發知識的創新火花,讓“老課”也能生“新意”。融合性堪稱新文科理念的核心要義,力求打破學科壁壘,促進多學科融合,既鼓勵文科內部各專業的攜手共進,又倡導文科與理工科跨界交融,如編程助力文學數據庫搭建、人工智能賦能創作輔助等,實現科技與人文的“水乳交融”,在激活學生語言創意的同時鍛煉其專業技能,為其職業生涯鋪平道路。時代性則是新文科理念的關鍵落點。在信息洪流奔涌的當下,各行各業百花齊放,漢語言文學專業也必須與時俱進,尋求突破與創新,一方面順應時代潮流開設新媒體寫作、網絡文學研究課程,使學生掌握新媒體平臺寫作要領,洞悉網絡文學的傳播門道;另一方面立足全球化浪潮,增設跨文化交際課程,全面培養學生外語交流能力,大力傳播中華文化,增強漢語的國際影響力。新文科理念的出臺,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開拓創新指明了全新方向,又為其人才培養方向提供了具體思路,因而彰顯出重要的理論價值。
二、新文科視角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策略
(一)頂層著手:全方位教學平臺的搭建
教學平臺是錘煉學生專業素養及拓展技能的基本載體,頂層著手全方位教學平臺的搭建,意味著漢語言文學專業應構建出系統性、綜合性的實踐架構,站在專業發展全局高度,統籌規劃從校內到校外、從線下到線上的一整套有機體系,確保為學生賦予更為廣闊的實踐場地,使之接觸更為多元的實踐場景,繼而全面錘煉其專業能力。高校可以立足校內實情設立“文創產品設計制作區”,為學生的創意生成提供土壤,如以古代詩詞為靈感,設計古風書簽、筆記本;提取地方民俗文化符號,制作特色手工藝品。期間定期舉辦創意展覽,展示學生優秀作品,激發學生創新熱情,并邀請行業專家進行專業點評,推動學生的創業作品向市場化、產業化方向進軍,使之在實踐中實現從“創意構思”到“產品成型”的跨越,為學生今后從事設計類崗位奠定基礎。校外層面,積極與當地文化企業深度合作,為學生開辟廣闊的“實戰”場所,如與旅游行業合作,設計旅游文化開發項目,引導學生深入地方景點,調研遺跡背后的歷史故事、文化內涵,撰寫導游詞,設計特色旅游攻略,將文化與旅游有機融合,全面鍛煉學生的設計能力、導游能力,豐富其人文儲備。
此外,線上社區的搭建也是不可或缺的。互聯網時代下新媒體平臺持續發展,各類線上平臺不斷涌現。高校應抓住時代機遇,基于智能校園APP構建“線上互動交流社區”,整合校內外優質教學資源,開設“學術論壇”專欄,打破時空限制,為學生的專業發展賦能,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創新發展助力。
(二)橫向延伸:多元化課程體系的構建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結構失衡現象相對突出,課程內容的知識“孤島性”也較為嚴重,學生易陷入知識結構單一、認知狹隘的誤區。而多元化課程體系強調多學科知識的融合,從基礎課程到專業課程,再到拓展課程,實現“橫向延伸”,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全方位錘煉其專業能力,也能走出漢語言專業內容枯燥的刻板印象,為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學習體驗,消除學習倦怠。在基礎課層面,致力于全方位錘煉學生的語言運用基本功,如《現代漢語》課脫離“讀音訓練”的淺顯層次,邁向更為高階的綜合語言訓練,模擬廣播電臺播音,讓學生在長時間、高強度的模擬實戰中克服方言習慣,練就字正腔圓的播音腔。同時,拓展專業課“邊界”,積極與人工智能、美術、音樂等學科融合,打造出前沿的、符合時代需求的全新課程,如將人工智能技術嵌入于《中國現當代文學》課之中,為學生深入淺出地講解機器學習原理及其在文學創作中的應用潛力,再引導學生上手操作智能寫作軟件,嘗試輸入主題、風格關鍵詞,讓軟件生成初稿,再由學生進行二次創作,潤色優化,體會人機協作的創作樂趣,提高其寫作效率,激活寫作創意,使學生學到真正有益于日后工作乃至終身化發展的專業技能。
(三)內核驅動:雙師型專業隊伍的建設
教師作為新文科視角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核心動力,起著協同各要素、推動專業前進、落實課程教學的重要作用。在新文科視野下,教師的教學使命更為厚重,因而學校有必要從“內部”發力,構建出具備集理論教學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于一體的雙師型教師隊伍,為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改革升級貢獻應有之力。一方面,選派骨干教師走出校園,奔赴企業掛職鍛煉,收獲專業技能,拓寬教學視野;另一方面,從文化行業、新聞媒體等領域廣納賢才,聘請資深專家擔任兼職教師,為學生打開行業“新世界”的大門,引領學生在實戰中成長,在成長中學習。實踐教學期間,骨干教師與兼職教師通力合作,為學生提供扎根崗位實際的專業技能,為學生的學習、參與的項目、競賽提供一針見血的建議,助力學生在漢語言學習道路上少走彎路,快速成長為行業所需的專業人才,為學生步入終身化發展道路遇水架橋、逢山開路。
結語
新文科視角下漢語言文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之路,雖布滿荊棘,但前景光明。面對時代的高速發展,面對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攀升,高校唯有汲取時代思潮,以新文科理念為統領與時俱進地拓展平臺、調整課程、提升師資,方能構建出集理論與實踐一體、專業與行業共行的一體化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為學生的高質量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活力。
(作者:覃志鴻,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課題項目: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024年第一批次立項項目“新文科背景下的地方本科院校文學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3110724609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