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代飛速發展與教育理念持續革新的當下,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儼然已突破傳統體能訓練與素質培養的局限,邁向了文化教育的新高度。特別是在全球化進程加速、文化交融日益頻繁以及國民文化自信逐步提升的大背景下,體育作為兼具多種特性的綜合課程,其教學重點已從單純的體能發展拓展至文化基因的融入。這不僅有助于豐富體育教學的文化底蘊、增添課程的趣味性,更能順應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的趨勢,為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高質量優質人才。體育課程中的文化融入,既是對教學模式與內容的創新性探索,也是助力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這一高階教育目標的有益實踐,因而極具深入研究的價值。
深挖體育項目文化底蘊,釋放體育文化之源
在新的歷史發展征程中,體育課程被賦予了全新且更為厚重的育人使命,體育文化融入日漸成為高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種類繁多且文化底蘊深厚的體育活動及項目,作為體育運動的關鍵構成部分,在新時代也已超脫單純的健身方式范疇,成為承載深厚文化意義與歷史脈絡的重要載體。事實上,各類體育項目的起源、演進與特定的歷史情境、社會狀況以及文化傳統緊密相連,在長期的發展進程中也注入了豐富的人文內涵,繼而為文化融入提供了切入點。因而,在開展體育教學時,不妨從探尋體育項目背后的歷史淵源與人文內涵入手,為學生講述項目的發展軌跡與相關故事背景,為體育課堂增添全新元素,豐富課程內容。這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點燃他們的體育興趣,還能有助于學生深刻領會體育與文化的內在關聯,拓寬知識視野,陶冶人文情懷,真正達到“釋放體育文化之源”的效果。以太極拳和武術為例,二者均為我國傳統體育的瑰寶,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符號與深邃的哲學思想,太極拳與陰陽五行學說緊密相依,武術則與儒家忠孝禮義文化深度交融。因此,教師在傳統體操教學基礎上,可以巧妙融入我國傳統武術元素,詳細闡釋太極拳的歷史傳承、發展脈絡及其蘊含的哲學智慧,加深學生對這一傳統經典項目的認知,使其領略傳統文化中 “道法自然” 的精妙與 “以靜制動” 的哲理。除去傳統體育項目外,籃球、田徑等經典運動項目也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如籃球賽前的熱身舞蹈、球隊的隊徽和吉祥物傳統均有獨特的象征意義。田徑作為體育之母,其文化脈絡更是源遠流長,在歷史文化維度,古代田徑賽事的起源與發展是一部生動的人類社會發展史。在展示體育技巧、動作的同時,適當為學生講講其中的精神文化,使學生受到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浸潤,實現身體素質與文化素養的一體化發展。
構建學科融合橋梁,拓展體育文化之界
在新時代高校教育的多元生態中,體育課程不再被視為一座“孤島”,而是與多學科交融的橋梁。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各學科之間的信息交流愈發緊密,跨學科融合已成為教育領域的主流發展趨勢。體育雖是一門以錘煉體魄為軸心的學科,但卻與歷史、地理、生物乃至語文等學科存在天然而緊密的聯系,從而為體育課程的文化融入開辟出全新路徑。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將體育學科作為核心,以其他學科為輔助,構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一體化授課模式,有效打破學科壁壘,為學生提供更加新穎、多元且全面的學習體驗,既提升體育教學的深度與廣度,又能確保體育課程的趣味性與多元性,達成多重教學效益。如將體育與歷史學科相結合,增設體育歷史教學板塊,從奧林匹克運動的起源講起,逐步介紹奧運會的發展歷程及其背后的文化內涵。同時,結合奧運項目的具體規則變化,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體育項目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演變特征;或者將體育與美術學科相聯系,把美術中的藝術表現、身體呈現與運動美學同體育動作有機融合,引導學生深入發掘運動中的姿勢美、動作美與形態美,提升審美品位;還可以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組織參與民族慶典活動,帶領學生深入探索傳統文化,學習地方體育精神,傳承特色體育文化等,持續為充實體育課程內容、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注入新的活力,為學生未來的綜合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立足本土文化資源,孕育特色體育之花
我國擁有源遠流長的五千年文明史,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孕育出了眾多獨具本土特色的文化成果。其中,飽含地域特色的體育活動更是融合了哲學思想、民族智慧、社會風俗與文化理念,彰顯極高的育人價值。由于各地發展歷程的差異性,體育項目與運動形式也各具特色。在體育課程教學中,結合本土文化“因地制宜”地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的體育項目,開采地方文化寶藏,孕育特色體育之花,不僅能創新與拓展體育教學內容,還能憑借本土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強化其文化認同感,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而言,這種源于血脈的文化認同意義尤為重大。例如,在一些民族高校的體育活動,教師可圍繞本土特色文化構建體育課程體系,像藏族的射箭、蒙古族的摔跤、苗族的踢毽子等,并將其有機融入體育課程的各個環節。借助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讓學生在運動過程中了解本土歷史、習俗與文化精神,增強文化認同感,推動身體素質與人文素養的協同發展。以蒙古族的摔跤為例,這一傳統體育競技項目是勇敢、堅韌與智慧的象征,蘊含著濃郁的民族精神,教師可圍繞 “摔跤” 設計一套兼顧 “文化傳承與身體素質提升” 的特色課程體系,按照從基礎技能到文化內涵的順序開展分層教學。先從摔跤的站立姿勢、基本步伐、摔法技巧以及控制方法等技能訓練入手,鍛煉學生的綜合力量、平衡能力與反應速度;隨后融入摔跤的文化背景知識,詳細介紹其起源,闡釋其在蒙古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所蘊含的禮儀規范,如賽前的特定儀式、比賽勝負后的相互問候等,逐步培養學生尊重他人、友愛互助的文化禮儀觀念,引導學生從本土文化中汲取養分,自覺擔當起文化傳承與創新的使命。
文化融入對于體育課程而言,不僅是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更是推動學生人文素養、體育素養與道德素養協同發展的關鍵媒介。面對洶涌的全球化浪潮和文化交織的加劇,高校體育教師唯有深刻認識到自身肩負的重大育人使命,善于挖掘體育項目的文化內涵、靈活結合本土文化特色設計課程內容,并積極開展跨學科教學,才能將文化融入貫穿于體育課程的始終,為學生提供更加新穎有趣的體育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培育深厚的人文素養,實現全方位育人的高級教育目標。(作者:廣西科技師范學院 韋海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