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生力軍,面對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唯有多在基層治理領域“扎深根”、在科創前沿領域“礪尖刀”、在改革重點領域“經風雨”,方能涵養創新本領,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扛起硬核擔當。
腳沾泥土破虛功,激活創新思維源動力。基層是檢驗政治擔當的“考場”,亦是創新火花的發源地。浙江“千萬工程”二十年久久為功的實踐啟示,唯有腳踩泥土、心貼群眾,才能在民生“小切口”中破解治理“大課題”。年輕干部須以“解剖麻雀”的鉆勁沉到治理末梢,在集體經濟轉型中把握市場脈搏,在“家長里短”調解中領悟群眾工作法。尤其要警惕“痕跡主義”,不能把臺賬厚度等同于工作深度,而需巧妙將數字賦能,智慧治理等新手段嫁接上社區“心愿墻”、院落“板凳會”等基層好辦法,讓頂層設計的“天線”接準接牢基層實踐的“地氣”。當干部能從群眾緊鎖的眉頭中捕捉治理堵點、從街巷煙火里提煉創新靈感,便完成了從“政策復讀機”向“實干解題者”的蛻變。
眼觀寰宇立潮頭,鍛造奪旗攻堅硬實力。科技自立自強是國運所系,干部擔當作為是過硬支撐。當“深度求索”重構知識生產邏輯、宇樹機器人舞動科技溫度,年輕干部須破除“本領恐慌”,以“歸零”心態重燃求知激情,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深鉆細研。主動投身“卡脖子”技術攻關主戰場,在破解難題中錘煉產業洞察力,善用“揭榜掛帥”“賽馬制”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樹牢“時刻把企業放在心上”的意識,當好服務保障的“勤務兵”,將宏觀戰略落實為企業“聽得懂、用得上”的惠企舉措。爭做“雨林式”創新生態的“護林員”,在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成果轉化等環節精準發力,打通堵點。心系“國之大者”,深諳“業之精者”,真正成為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護航者。
肩扛風雨闖險灘,淬煉改革破局真膽識。改革攻堅已進入“船到中流浪更急”的關鍵期,沒有“舒適區”,只有“沖鋒號”。年輕干部須賡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血脈,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銳氣直擊深層次障礙、結構性矛盾。面對條條框框、思維定勢的束縛,既需“壯士斷腕”的決心沖破慣性思維,也需“抽絲剝繭”的巧勁把握工作核心要義。在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時,用數據說話破除“攤大餅”式發展定式;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激發市場活力。要善用“三張清單”工作法,既算清資源配置“效率賬”,更守住民生福祉“底線賬”。改革沒有標準答案,年輕干部唯有以“敢為天下先”的膽魄搏擊風浪,方能在破立交織中蹚出高質量發展新路,交好改革攻堅的青春答卷。(作者:浙江省東陽市白云街道辦事處 蔡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