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覺踐行“三嚴三實” 加快建設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
“三嚴三實”的要求,是黨員領導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我們要深刻把握“三嚴三實”的豐富內涵,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動自覺開展好專題教育;要深刻把握“三嚴”的核心要求,努力做到為民用權、秉公用權;要深刻把握“三實”的重要內容,腳踏實地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踐行“三嚴三實”,以優良的作風推進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建設,努力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三嚴三實”的要求,是黨員領導干部的修身之本、為政之道、成事之要。我們要深刻把握“三嚴三實”的豐富內涵,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動自覺開展好專題教育;要深刻把握“三嚴”的核心要求,努力做到為民用權、秉公用權;要深刻把握“三實”的重要內容,腳踏實地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踐行“三嚴三實”,以優良的作風推進開放富裕和諧美麗寧夏建設,努力實現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近期,網絡上質疑革命英烈的聲音此起彼伏。“黃繼光堵槍眼不合理”,“劉胡蘭系被鄉親所殺”,“雷鋒日記全是造假”,“狼牙山五壯士其實是土匪”……諸多質疑惡搞的聲音猶如盛世樂章中幾個不和諧的音符,稀釋了廣大網民濃郁的愛國激情,動搖了民眾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堅定而積極的看法。尤其對80、90后的青年人而言,片面、扭曲、分散的網絡意識形態對他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國家觀...
當前,中國意識形態領域總體上趨于穩定,主流意識形態“基本盤”相對穩固,但雜音、噪音仍然存在。形形色色的聲音交鋒、交匯、交織,形成了眾聲喧嘩的熱鬧場面。其中,網絡空間的意識形態表達較為活躍,以非主流意識形態尤甚,但其象征意義大于實質意義,對主流意識形態“基本盤”未形成顛覆性的威脅。這是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新常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這種格局不會改變。
隨著民主政治的發展,廣大網民積極參與包括意識形態問題在內的各種公共議題的討論是好事,但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我國,代表主流意識形態的聲音一出來就遭到很多網民的冷嘲熱諷和圍攻,尤其是個別知名專家學者也出來參與圍攻,更是壯大了網上非主流意識形態聲勢。雖然也有一些代表主流意識形態聲音的回擊,但寡不敵眾,基本上被非主流意識形態的聲音所淹沒。 從網上意識形態的現狀...
黨的意識形態工作不是擁有了先進技術支持系統就能夠獲得人們的認同。技術系統只是改變了信息傳播的形態和方式,而有效改變人們思想的,還是意識形態本身具有的科學性、系統性、前瞻性和實踐性。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性,實際上可以被簡單理解為“互聯網+黨的理論創新+社會理性發育”,這是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取得實效的基礎。
調查說明 2015年5月,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通過網絡問卷發布、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等方式,發起了關于網絡意識形態狀況的公眾調查。調查范圍覆蓋全國31省區市以及港澳臺地區,共有2864人參與了本次調查,有2505人按要求填寫了調查問卷;調查對象涵蓋黨政干部、專家學者、社會公眾等群體。此次調查獲取了大量數據、觀點和意見建議等第一手資料。 1 (一)有74.1%的受訪者認為,隨著信息...
當下的網絡輿論場眾聲喧嘩、熱鬧非凡,人人都可以成為網上焦點,事事都可能成為新聞“頭條”,網絡已日益成為社會輿論的策源地、集散地和交鋒地。在喧囂的網絡輿論場,網民的力量日益壯大,并已經參與到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與利益格局的深度博弈中。通過網絡輿論場,網民的意見可以“直通中南海”,為中央決策提供重要參考;通過網絡輿論場,網民可以加強對政府和官員的監督,有助...
為了追求輿論共鳴或社會共享價值,“政治化”處理成為輿論擴散的經常性策略,將事件歸因于體制問題,貼上政治意識形態標簽,輿論擴散的廣度、強度就成倍增加。
在新媒體所營造的全球化傳播平臺,信息傳播具有更強的廣泛性與跨空間性,也有利于跨國界地宣傳我國的文化、治國理念和價值觀念,優化國家形象的塑造。
雖然我們在網絡治理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成績,但主要還只是用了“防”的手段,與積極主動占領網絡陣地、引導網絡信息主流發展方向、更好地發揮網絡信息正能量這些方面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的距離。
網絡傳播具有鮮明的雙刃劍效應,其“正鋒”釋放正能量的作用雖在加大,但其“反鋒”的破壞性功能卻也在發酵。相當數量的錯誤思潮和錯誤觀點,都在借助互聯網不斷地炒作、放大和擴散,釋放出不容忽視的負能量。
我國網絡發展中存在著明顯的資本依賴和資本控制的局面。諸多門戶網站的文化傾向明顯地存在著資本決定論態勢。背后有資本操縱的網絡意識形態斗爭可謂是一個“隱蔽戰場”,具有隱蔽性、離散性、草根性等特點。
就網絡生態的長遠發展而言,我們不能再走過去那種“先污染、后治理”的落后模式,應該從現在起就把社會責任的道德基因植根于網絡生態的內在氣質中,真正樹立“沒有網絡生態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沒有網絡生態發展就沒有國家發展”的現代網絡生態治理觀。
意識形態工作事關全局、責任重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當前,意識形態領域尤其是網絡意識形態的形勢比較復雜,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社會思想空前活躍,各種文化觀念相互交織和激蕩,對主流意識形態的導向功能產生較大的沖擊與消...
在傳播權力轉移、社會多元化的新形勢下,主流意識形態在互聯網上的傳播并未能提出一個解讀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新解釋框架,更未形成一個成熟、理性的話語體系。在傳播革命的背景下,意識形態工作的核心在于重新提供有吸引力的解釋框架,并通過合適的方式,讓民眾接受。簡言之,新解釋框架必須解決好“合法性”和通俗化兩個方面的問題。
互聯網催生了某些反主流的“網絡大V”,吸附超級注意力而加劇了微政治中執政黨的意識形態風險;執政黨要大力培養黨的“互聯網+意見領袖”,對超級注意力發揮意志定向、穿越和吸附三重功能。這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當務之急。
要在當前網絡輿論生態朝著社會主義方向轉變的情況下趁勢而上,徹底改變意識形態領域資產階級思想泛濫的狀況,必須從“本”上解決問題。 第一,意識形態工作不僅僅是宣傳部門的工作,而是全黨的工作。正如《來自上層的革命——蘇聯體制的終結》一書指出,蘇聯社會主義的失敗,不是經濟的原因,而是意識形態的原因:蘇聯體制培養和選拔了一批政治投機分子和利己主義分子,他們在意識...
當前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工作總體成效明顯,但問題、困難與制約也不少。針對當前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工作面臨的問題,加強和改進我國網絡意識形態工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一是增強主流意識形態網絡傳播效能,不斷健全主流意識形態網絡傳播長效機制。 要優化主流意識形態網絡傳播平臺。積極推動傳統主流傳媒機構的網絡化轉型,準確界定主流傳媒機構在網絡空間中的權責與功能,有效...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介技術,顛覆了傳統媒介環境下信息傳播中媒體的壟斷權、政府的優先權、受眾的被動地位,政府、媒體和公眾成為社會傳播體系中的三大利益相關者和主體。為此,政府需要從國家安全的戰略層面,推進社會傳播責任制度的建設,媒體需要承擔起服務國家利益、公眾利益的責任,受眾需要提升媒介素養,成為有序傳播的踐行者。
輿論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好這項工作,需要明確大是大非,講清是非功過,管好網絡文化,培育網絡精英,從而筑牢思想防線,牢牢把握輿論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走向現代的標志。20世紀以來,中國經歷了兩次深刻的新文化變革運動。一次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內容、以民主與科學為動力的五四新文化運動,一次就是20世紀末發動的、當前正在發生著的以文化產業發展為動力、以文化制度創新為核心內容、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根本目標的新文化變革。中國正在經歷的新文化變革,既是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也是對它的超越。這場新文化變革運動的核心是推動新經濟變革、新政治變革和新社會變革:為新經濟變革提供產業轉移空間形態,為新政治變革提供文明構架,為新社會變革提供精神和諧認同涵養,為文
近幾年來,中國地方的協商民主實踐已呈現蔚為壯觀的態勢,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股中國化潮流,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協商民主實踐在中國鄉村與城市全面開花,各個地方都積累了豐富鮮活的成果與經驗,特別是在組織建構、程序設計、議事協商內容、協商模式等方面有了新的發展。此外,最近的協商民主實踐也存在很多亟需解決的矛盾和問題,需要進一步關注基層協商民主未來發展的方向和道路。
對于幾乎所有為官者來說,遠大的理想、崇高的信念是他們為官之初最為高尚的追求,但在為官的具體過程中,他們的蛻變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隨著地位的升遷和手中權力的加大,受官場上不良風氣的濡染,內心世界悄悄發生了變化,漸漸走上了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當面是人背后是鬼的“雙面人生”不歸路。他們給黨和國家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危害性后果,必須依法依紀從嚴治理,凈化官場政治生態環境。
【人民論壇問卷調查中心獨家調查】
要讓“改革促進派”脫穎而出,擔當重任,首先需要營造出一種改革的社會氛圍,讓人們懂得不改革沒有出路,慢改革沒有前途,倒退走老路就是死路,人人爭做“改革促進派”。其次,將是否想改革、謀改革、善改革作為選人用人的衡量指標,改革者上,不改革者下,促進改革者勝,阻撓改革者敗。寬容改革中的失敗,為改革者排憂解難,讓改革者丟掉“改革者沒有好下場”的擔憂,搭建改革者干大事、干成大事的平臺。
中國經濟經過30多年的發展,得到了世界的承認,同時中國經濟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可持續的問題。要解決這些不可持續的問題,意味著經濟要轉型、經濟結構要調整。展望未來,對中國經濟要有信心,盡管中國當前轉型面臨的問題不少,但中長期經濟增長仍擁有巨大潛力。
代表性觀點一:中國經濟奇跡還會繼續,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 2015年以來,雖然中國經濟增速持續走低,但外媒對中國的關注卻越來越多,并已經從最開始的擔心、甚至唱衰中國,變成了接受和正確看待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事實。德國《時代》周報6月5日發表題為《中國經濟奇跡還會繼續》的文章。文章稱,一些海內外的評論家以悲觀態度談論中國經濟的未來,其中包括“經濟硬著陸...
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設需要相關政府部門的決心和決策,也需要合理細致的規劃,其中最大的風險就是規劃不合理。如果只是象征性地往通州區遷入一些機構和單位,那么北京市的副中心建設就沒有成功。
住房公積金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與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共振是必須的,但傳統調控方法之效力值得商榷。本文認為應當從住房公積金互助性入手,科學、合理地界定住房公積金內涵、構建制度基本架構與相應的政策,把握發展規律,完善運行機制,規范資金管理。這將有助于與國家宏觀政策相協調,跳出周期性發展脈絡,促進住房公積金健康持續發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四個全面”,是歷史必然性和馬克思主義政黨自覺性與創造性的完美結合,集中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韜略,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新遵循。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是現階段我國一些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舉措,通常由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農民向城鎮和新型社區集中、土地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以及“空心村”治理、新農村建設所引起。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有利于農業農村發展,也有利于農民在進入城市和留在農村之間作出抉擇。在地方和農村基層政府主導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農民需求必須成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決定因素。
在中國城鄉二元社會結構大背景下提出的農村就地現代化的發展路徑,在戶籍制度即將大改革的當前乃至未來,依舊是中國農村社會發展的一個方向。這既是參照世界各國農村現代化發展道路做出的抉擇,亦是中國農村基于自身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 農村就地現代化道路是中國農村社區基于現實情況的現代化道路選擇。在中國努力實現全面現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背景下,廣闊的農村和大量...
以農村稅費改革為標志,以農村資源流出為主導的農村發展階段逐漸過渡到了城鄉逐步實現均衡發展的新階段。在各方力量的參與下,形成了不同類型的農村新社區。一方面,這些新社區與中國當前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狀況相聯系;另一方面,它們又處于鄉村和城市的制度斷裂帶上。如何建設這些新社區,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
麥蓋提縣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是刀郎文化的發祥地,是享譽世界的刀郎麥西萊甫之鄉、刀郎木卡姆之鄉、刀郎農民畫之鄉。“刀郎文化”是長期以來生活在這片熱土的維吾爾“刀郎人”,用辛勤的勞動和智慧所創造的富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絢麗多彩的精神財富。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麥蓋提縣有序推進刀郎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普及工作,挖掘刀郎文化在維護民族團結、延...
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將“美麗中國”首次作為執政理念提出,也是中國建設五位一體格局形成的重要依據。中共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委、區人民政府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以及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牢固樹立良好生態環境是生產力、競爭力的生態發展觀,創立紅塔區“山清水秀,生態宜居”的品牌優勢,著力打造美麗鄉村建設“升級版”,...
對長官而言,使用秘書有點像使用雙刃劍,發揮好他們當助手當參謀的正能量,對所管工作、對自己仕途都有利。反之就可能半世名聲業績被秘書抹掉。所以當領導的一定要管好秘書,防止他們濫使負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