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金融:國家治理轉型的交集
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這一過程中,金融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作用愈加受到重視。“生態金融”,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被提出。作為橫貫生態治理和金融治理兩大領域的制度安排,“生態金融”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并被寄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重望。 生態金融兼具金融生態和綠...
隨著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在這一過程中,金融在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方面作用愈加受到重視。“生態金融”,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被提出。作為橫貫生態治理和金融治理兩大領域的制度安排,“生態金融”一經提出,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并被寄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等重望。 生態金融兼具金融生態和綠...
當前,中國經濟正步入以“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為主要特征的“新常態”。在新常態的四大特征中,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分別對應經濟增長、結構轉換和技術進步,它們是經濟發展的永恒話題。其中,動力問題最為關鍵,無論是保持中高速增長,還是主動調結構、應對經濟社會風險挑戰等,都需要有充足的發展動力。目前,經濟發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幾乎都與新舊動力引擎轉...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與貿易環境的變化,美國提出“工業互聯網”、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歐盟提出“再工業化”以重振經濟,經歷國際金融危機,回歸工業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發展共識。就其實質來看,發達國家提出的這些戰略與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廣的“兩化融合”戰略大同小異。某種程度上說,新一輪工業革命或許對于中國制造業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也可能是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發展 中國經濟增長的奇跡,尤其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后浦東開發開放、及至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主要是發生在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領域,發生在低端制造業加入全球價值鏈(GVC)進行國際代工的過程中。我們把基于GVC的制造業增長模式,稱之為傳統的經濟全球化。這種經濟全球化有幾個基本特征:利用廉價的生產要素進行國...
工業強則國強,尤其對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全球化時代,每個國家的工業發展都受制于外部發展環境。得益于上一輪全球化進程,中國充分調動本國的要素資源——勞動力價格優勢、資源的價格優勢等等,一舉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也正是因為中國融入了全球化進程,2008年爆發的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工業發展帶來兩個重大挑戰:一是世界市場需求的萎縮(表現為中國外貿增速的放緩)...
從2013年開始,江蘇射陽縣推行“穩定地權、協作經營”的農業規模化生產方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據筆者初步調查,2014年,射陽縣試行這種生產方式的耕作區域,小麥產值/成本比率增加約192%,稻谷產值 / 成本比率增加約30%,農業競爭力顯著提高。 “穩定地權、協作經營”模式六大特點 “穩定地權、協作經營”的核心特點是土地不在農戶之間流轉,通過生產經營協作實現規模化經營...
自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以來,中共鄂州市委逐步加快了治理政治生態的步伐,并在當前取得了初步成效。 聚“正能量”,提“精氣神” 激發聚合有利于改革、發展、穩定的各種正能量,是治理地方政治生態的基礎。首先是講政治,正綱紀。古人云:君子為國,正其綱紀,治其法度。正綱紀,首先要講政治。鄂州市委按照為人民辦事、對人民負責、向人民報告、讓人民滿意的“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