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黨建與社會治理創新
社會治理是每一個國家必須面臨的問題,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現代社會,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以傳統社會無法想象的廣度和深度推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并改變了人們的社會關系。現代性消解了原有的社會結構,個人角色分化,個體身兼多個社會角色與功能。這是個價值多元、主體凸顯的時代,人人都是治理主體,人人也都是治理客體。 中國在現代性的進程中,社會整...
社會治理是每一個國家必須面臨的問題,以市場經濟為基礎的現代社會,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以傳統社會無法想象的廣度和深度推進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并改變了人們的社會關系。現代性消解了原有的社會結構,個人角色分化,個體身兼多個社會角色與功能。這是個價值多元、主體凸顯的時代,人人都是治理主體,人人也都是治理客體。 中國在現代性的進程中,社會整...
2014年3月5日 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上海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到城鄉社區,社區服務和管理能力強了,社會治理的基礎就實了。要深入調研治理體制問題,深化拓展網格化管理,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使基層有職有權有物,更好為群眾提供精準有效的服...
樣本分布:18歲以下占3.20%,19-30歲占50.86%,31歲至45歲占40.92%,46-59歲占4.67%,60歲及以上占0.35%;中共黨員為34.17%,共青團員為35.54%,民主黨派以及無黨派人士11.18%,群眾19.11%。22.62%居住在鄉鎮,37.80%在縣級市,25.41%在地級市,10.43%在省會城市,3.74%在直轄市。 重要發現: ·公眾高度認可十八大以來基層黨組織建設以及社會治理方面取得的成績。其中,72.02%的受...
社會治理要以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目標,針對國家治理中的社會問題,改善民生、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公平、推動社會和諧有序發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社會治理必須改進社會治理的方式,堅持系統治理,加強黨委領導,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參與,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新社會治理的各項政策,我...
作為國家治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基層社會治理在黨的領導體系中占據不可或缺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基層作為社會治理系統的基礎部分,黨建在其中扮演著龍頭工程的角色。從經驗上看,基層社會治理實踐的黨建引領經過如火如荼的開展,現在已經完成了“組織覆蓋”的階段性工作,正在步入黨建引領治理創新的2.0時代。那么...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加強基層黨建在推動社會治理創新中的重要性,指出要“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推動服務和管理力量向基層傾斜,實現從管理向治理轉變,激發基層活力,提升社區能力,形成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目前我國基層社區治理大多面臨著工作人手不夠、居民參與不足、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不高等難題,亟須創新工作思路,探索治理新模式,以黨建為引領推動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