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治理這五年,公眾如何評價
主要發現: ·超九成公眾對當前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較為樂觀(94.55%) ·超九成公眾對十八大以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基本認可(97.54%) ·多項環保治理舉措并用,公眾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發布印象最深刻(84.75%) ·生態環境治理理念日漸完善,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
主要發現: ·超九成公眾對當前生態環境的變化趨勢較為樂觀(94.55%) ·超九成公眾對十八大以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效基本認可(97.54%) ·多項環保治理舉措并用,公眾對《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發布印象最深刻(84.75%) ·生態環境治理理念日漸完善,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
理論模型:城市環境治理狀況評價體系。 核心指標:水污染治理能力、垃圾處理能力、大氣污染治理能力、綠化能力。 測評范圍: 全國19個城市(15個副省級城市以及4個直轄市)。 測評方法: 功效函數轉換法。 數據來源:《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6》、19個副省級及以上城市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等。 主要發現: ·對城市霧霾的治理,不僅需要從技術上、政策上作出改變,還需...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高速發展,生態環境庫茲涅茨曲線規律開始顯現,并處于倒U型的上升階段,即環境惡化程度隨經濟的增長而加劇,當前我國的生態環境現狀已經成為了構建現代化社會的短板。十八大報告創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內容貫穿到經濟、社會、政治與文化各方面與全過程,明確生態文明建設在社會主義...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總結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著力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使得生態文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