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發展理念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
資源型城市往往是以當地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形成發展起來的城市。資源型城市,在經歷了“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的發展階段之后,通常伴隨著資源性產業的衰退而走入衰落的歷史階段。在度過成熟期之后,資源型城市實際上就進入了轉型期。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國際性難題,這其中既有轉型成功的經驗,也有轉型不成功的教訓。 我國存在大量以當地資源開采...
資源型城市往往是以當地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形成發展起來的城市。資源型城市,在經歷了“形成期—成長期—成熟期”的發展階段之后,通常伴隨著資源性產業的衰退而走入衰落的歷史階段。在度過成熟期之后,資源型城市實際上就進入了轉型期。資源型城市的轉型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國際性難題,這其中既有轉型成功的經驗,也有轉型不成功的教訓。 我國存在大量以當地資源開采...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支持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發展。長期以來,資源型地區為中國完整工業體系的建立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近年來由于其面臨不同程度的資源耗竭、產業結構單一、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加之資源價格波動與環境監管趨嚴,一些資源型地區開始出現經濟增長乏力、財政壓力加劇、轉型發展困難等問題。十九大報告已為這一困境的破解指...
資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區礦產、石油、森林等自然資源開采、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城市。目前,我國共有資源型城市118個,約占全國城市總量的18%,覆蓋總人口1.54億,其中東三省資源型城市合計30個,約占全國資源型城市的1/4。作為我國重要的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由資源型城市匯集起來的資源型地區是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資源型地區的平穩、有序與健康轉型是新時代必須直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度增長”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意味著中國經濟從擺脫“落后的社會生產”進入打破“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的新時期,意味著中國經濟從總量擴張“量變”進入結構優化“質變”的新發展,意味著人民群眾從“生活奔小康”進入“生活更美好”的新期盼,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從“長遠大計”發展到“千年大計”“根本大計”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