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多元治理模式及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社區多元治理是新時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組成,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將之確定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七大戰略施策之一。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社會的微型縮影,更是連接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橋梁和紐帶。通過社區治理推進社會“善治”已是當今世界的共識。 社區多元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治理模式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系統,具有復雜系統的典型特征。它涉...
社區多元治理是新時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的重要組成,黨的十九大報告也將之確定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七大戰略施策之一。社區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社會的微型縮影,更是連接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國家的橋梁和紐帶。通過社區治理推進社會“善治”已是當今世界的共識。 社區多元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治理模式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系統,具有復雜系統的典型特征。它涉...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的時代任務。健全和完善以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如何從傳統中尋找力量,以史為鑒,溝通傳統與現實,構筑適宜國情鄉情的鄉村治理體系和方法,是當下學者和治理者面臨的時代課題。 重拾鄉約 在我國傳統社會的鄉村治理中,鄉規民約發揮著重要作用。成文鄉約始于宋,其最初不是官府頒布的法令或敕條,而是鄉民自愿完成...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推進,社會治理參與主體也逐步由一元主體向多元共治轉變。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需要實現多元主體的協同治理,讓各主體充分發揮作用,整合力量,從而不斷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國家治理》周刊編輯部梳理了當前各地在多元主體協同治...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綱要》,粵港澳大灣區要充分認識和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港澳獨特優勢和廣東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優勢,為全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支撐,打造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優美、社會安定、文化繁榮的美麗灣區,建設...
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以來,國家稅務總局海門市稅務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進一步強化黨對稅收工作的領導,堅持“黨建引領新稅務”理念,以融合發展為主線,通過融心、融力、融業促進事合、人合、力合、心合這“四合”,開啟了黨建引領與改革發展相融共建新稅務的良好局面。 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融“心”,讓政治引領更加深入 改革是對...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推進,為解決發展進程中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建設和公益事業等方面的資金缺口問題,各級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助多方面多渠道籌措資金進行發展,...